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排湾人

排湾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3616人(1975)。分布在北起大武山,南至恒春,西达枋寮,东至***里以南的海岸三角地带。居住在海拔500—2000米之间山地。现今属屏东县的三地、玛家、来义、泰武、春日、狮子、牡丹;高雄县的茂林;台东县的达仁、金峰等乡。清时约有“番社”60个。18世纪时,其耕种仍不识牛只耕耙,惟用铁锥锄凿“树燔根以种芋”,但其头人已具有封建宗法领主的性质,“凡所辖社,小番栽种黍米薯芋,土官抽取十分之二,至射猎獐鹿山猪等兽,土官得后一蹄”,还可役使社众代种薯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大小封建领主,大者领地跨十数社,小者仅一社或一社的一部分,领域内的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均属领主所有,可向领民征收农租、猎租、渔租、采集租、水租,交换租等,还可差使领民为其服役。领主均为世袭,领主及其亲属不与一般领民通婚,在姓氏、饮食、服饰等方面与领民有明显区分。领主有权仲裁领民之间的各种纷争,但重大事情如战争或改变祖先传下来的习惯,领主不仅要与长老商量,还要广泛听取领民的意见。耕作方式一直比较粗放,除部分水田外,大多从事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中薯芋类多于谷类。

猜你喜欢

  • 冉魏武悼天王

    见“冉闵”(564页)。

  • 雅州茶局

    明代四川地方茶叶专卖机构。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置。地点在碉门(今四川天全)。初,雅州茶局岁收茶411600斤。其职责是征收茶税,易红婴、毡衫、米、布、椒蜡,以资国用。并负责与藏区以及其他地方少数

  • 爱惜喇库哈番

    即清代六部等衙门所设的“员外郎”。参见“一齐下喇哈番”(1页)。

  • 卓尼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卓尼县。相传13世纪初此地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约元至元六年(1269),帝师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由其随行萨迦格西·希日益西改宁玛寺为萨迦派寺院。明永乐年间,※些地(系杨土司始祖)

  • 余丁

    清代八旗制度下未被选中披甲和佐领内超编的多余成丁之谓。①挑甲考试不及格者。旗制规定:凡年满十八(初期定为十五、十六),或身高五尺以上者,即可选充披甲(八旗兵)。因受各佐领披甲定额所限,通常是披甲限额内

  • 拖日气

    小雪橇。赫哲语音译,亦作“拖拉气”,意为“狗爬犁”,因以狗挽拉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冬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出现历史很早,元代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据《元史》载,

  • 迎鼓

    古代夫余人的祭天节。据《后汉书》、《三国志》载,每年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一作殷正月),夫余人举族举行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之曰“迎鼓”。并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

  • 温犊须

    汉代匈奴部落名。南北匈奴分裂后,隶属于北庭。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北匈奴为汉将窦宪大败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国乌布苏泊),遂与日逐、温吾等81部、20余万人降汉。

  • 梁弥机

    ?—485宕昌羌国王。※梁弥治之子。父卒,袭位,遣司马利柱奉表贡方物于北魏。杨文度叛魏,围武都(今甘肃武都东南),遣其二兄率众救之,破文度。魏文帝时,遣子桥表贡朱砂、雌黄、白石胆各百斤,后岁以为常,朝

  • 波依阔

    即“贝阔”(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