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红庙碑
碑铭。清代驻日喀则、定日两地进藏官兵关于修建庙宇的刻石。记述两地官兵鉴于后藏常遭水、旱灾,岁收欠稔,自愿捐资约百两,仿内地庙宇规制,在日喀则旧城内建寺一所,名曰红庙(藏语称“拉康玛波”)塑像供奉,以求“五谷丰登”“四境宁谧”,“军民咸沾”,并载有捐银官兵姓名及银两数。碑立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红庙落成时。现庙为研究清代驻藏官兵与藏族群众关系及宗教活动的实物资料。
碑铭。清代驻日喀则、定日两地进藏官兵关于修建庙宇的刻石。记述两地官兵鉴于后藏常遭水、旱灾,岁收欠稔,自愿捐资约百两,仿内地庙宇规制,在日喀则旧城内建寺一所,名曰红庙(藏语称“拉康玛波”)塑像供奉,以求“五谷丰登”“四境宁谧”,“军民咸沾”,并载有捐银官兵姓名及银两数。碑立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红庙落成时。现庙为研究清代驻藏官兵与藏族群众关系及宗教活动的实物资料。
见“曲吉札巴班觉”(788页)。
?—1704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吴雅氏。顺治进士。授户部主事。十五年(1658),迁户部员外郎。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允吴三桂撤藩。受命同郎中党务礼赴贵州筹备船、刍、粟。闻吴叛,与党务礼回京
辽末学者、隐士。字桵懒。契丹族。为魏国王※萧惠四世孙。以父母早丧,与祖父兀古匿相依为命。年十三,祖父卒,为报鞠育恩,自是力学,于文墨、技艺无不精通。他处世淡泊,四处神游,终身不仕。天祚帝时屡受征召,皆
书名。清末王仁俊撰。2卷,附《西夏文逸目考》1卷。本书搜罗史籍所见之西夏人著述,及西夏对宋、辽、金王朝的表、奏、书、榜等编次成书,虽欠完备,足供参考。本书收入王氏撰《辽文萃》中,有光绪三十年(1904
论著。1篇。明郭应聘撰。内容记述其在三江镇压侗、瑶等族农民起义的军事活动,内含怀远(今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成分、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对其实行武装镇压之始末。为研究广西三江侗族农民革命史的重要文献。载于
侗族传统管乐器。流行广西三江、龙胜,贵州玉屏、黎平、榕江、从江,湖南通道等侗族地区。用多年水生竹加工而成。竖吹,有簧片哨口,6孔13度音,可以循环换气,一气奏成一曲。尤以玉屏所产最为著名,已有数百年历
1766—1841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八任堪布。藏族。出生于下佐格地方。从阿高日超巴剃度出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嘉木样授沙弥戒。25岁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五部大经,获多然巴学位。任土观呼毕
金将领。女真族。完颜氏。蜀王※完颜银术可弟。太祖天辅六年(1122),奉命从希尹、娄室破辽兵于古北口。奉命留兵200,据险守之。从银术可围太原,败宋援军,复太谷、祁县等地。太宗天会四年(1126),克
我国台湾高山族泰耶尔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泰耶尔人约有6万,居住在台湾北部,台中埔里以北广大山区,浊水、北港、大甲、大安、后垅、大嵙崁、大南澳、大浊水、达奇里、木瓜等溪流域,
见“耶律罨撒葛”(1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