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

契丹王朝援后晋、灭后唐的关键战役。天显十一年(936)五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叛后唐,唐末帝李从珂族其家,并遣大将张敬达讨伐。七月,敬瑭向契丹求救,并向契丹称臣称子,允以事成割地。辽太宗耶律德光许以仲秋倾国赴援。八月,敬达猛攻晋阳,晋阳告急。九月,太宗亲将5万骑,号称30万自扬武谷(今山西代县崞阳镇)南进,直抵晋阳城下虎北口。遇唐高行周、符彦卿军,展开大战。契丹分骑3000,不着甲,直冲敬达军阵,唐兵见其羸,争逐之,战至汾曲,契丹军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进军,契丹伏兵蜂起,断唐兵为二,北侧步兵多为所杀,死者近万;南侧骑兵逃归晋安寨(今太原城附近晋祠南)。是役,石敬瑭借契丹军解晋阳之围,转败为胜。次日,进围敬达军于晋安。史称:“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得过。”唐末帝急遣四路军救援,并下诏亲征,因众心不齐,迟迟不前。晋安被围数月,刍粮俱竭,闰十一月,杨光远杀敬达降。契丹又转兵至团柏谷(今山西祁县团柏村)歼唐赵德钧援军,死者万计。后唐势衰。战中,契丹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是月底,唐末帝自焚,敬瑭入洛阳,后唐亡。

猜你喜欢

  • 镇南关

    中国南疆壮族地区重要关口。古称“鸡陵关”。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镇夷关”,亦称“大南关”、“南关”、“界首关”。明末称“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位于广西中越边界

  • 福余卫

    明初在东北所设※兀良哈三卫之一。自称“我着”。明初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福余河(又作瑚裕尔河,今乌裕尔河)流域,即今齐齐哈尔地区。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因福余河得名。以故元

  • 御制惠远庙碑

    碑名。清世宗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所建驻锡庙碑。雍正六年(1728),因西藏阿尔布巴之乱,移七世达赖喇嘛于理塘。次年,诏于打箭炉西北之噶达城(藏语音译,今乾宁县城)建寺,八年(1730)建成,赐名“惠

  • 铁岭县

    清地名。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清康熙三年(1664)置,治今铁岭市。辖域东西190里,南北90里。东至清原城,西抵锦州府广宁县(今辽宁省北镇),南临承德县(今沈阳市),北接开原县。辽置银州富国军,领延津、

  • 丧轿

    旧时苗族丧葬用具。为出丧必备之物。流行于贵州贵阳、安顺、紫云、镇宁、从江等地。出殡时用以抬棺木。制法:用两根长约250公分、直径10公分的杉木棍,中间用杉木皮做成担架式的垫子,横置3根短棍,使之不致松

  • 众部族军

    见“部族军”(1905页)。

  • 汪良臣

    1231—1281元朝将领。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蒙古汪古部人。巩昌府便宜都总帅※汪世显第四子。初从兄德臣出征,为裨将,以功晋便宜都总帅府参议。宪宗三年(1253),为元帅,率部屯田白水。八年,

  • 源文宗

    见“源彪”(2404页)。

  • 大拂涅

    见“拂涅部”(1375页)。

  • 元史典故编年考

    书名。清孙承泽撰。10卷。前8卷为元朝廷事实典故,9卷录《元朝秘史》,10卷附辽金遗事。所述元朝廷事实,采取分代编辑方法,材料取自《元史》本文,尤多参据元人文集。叙次注重信实,力避芜杂滋蔓,有删繁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