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萨克陀音
见“色棱哈坦巴图尔” (847页)。
见“色棱哈坦巴图尔” (847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一级单位)名。辽12宫下均设抹里。婆浑昆母温为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之一抹里。
即“梁水”(2125页)。
?—1669清朝将领。费雅朗阿村人。隶满洲镶黄旗。章佳氏。初由护军授护军校。天聪五年(1631),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同护军鳌拜击退明援兵,擢护军参领。崇德五年(1640),随军围锦州,率护军败明杏
见“和硕特东上旗”(1451页)。
即“掏心式宰牲”(2038页)。
纳西族东巴(达巴)教祖师。据象形文字经书载,自幼聪明,学会各种本领。及长,在禅神处与藏族本教巫师一起学习经典和法事。因斗法失败,回乡创立东巴教,并创制图画象形文字。被东巴教徒和纳西族群众视为精通经书、
解放前新疆柯尔克孜族婚俗。柯尔克孜语音译,意为“母胎订婚”。类似内地的指腹婚。据说此种形式渊源于玛纳斯。一般发生于关系较好的家族或亲戚之间,希望亲上加亲。婚配概由父母及氏族首领包办。解放后渐被淘汰。
金初大臣。本名阿撒。契丹族。工契丹小字。太祖天辅三年(1119),奉命将册文译契丹字,与辽交涉。太宗时,随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南下伐宋,渡江,任江宁府都巡检。擒宋谍,安百姓,受完颜宗弼(兀术)嘉赏,迁同知
见“长春府”(368页)。
撒拉语音译,俗称“牛皮鞋”。旧时青海循化等地撒拉族男子穿用的鞋。用生牛皮手工缝制,先将牛皮润软后剪成所需要的规格,用鞋带粗的皮绳将口抽搐收缩成包子状,里面装草取暖,晴雨两用,具有简便、结实、耐穿、防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