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吉三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上格吉得马、中格吉班马、下格吉麦马的总称。玉树25族之三。住牧于杂曲及子曲河上游。东界拉休、囊谦,南界中坝,西北界玉树。有百户3员,百长1员。属民940户。皆帐居畜牧,信奉喇嘛教黄、白二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属杂多县。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上格吉得马、中格吉班马、下格吉麦马的总称。玉树25族之三。住牧于杂曲及子曲河上游。东界拉休、囊谦,南界中坝,西北界玉树。有百户3员,百长1员。属民940户。皆帐居畜牧,信奉喇嘛教黄、白二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属杂多县。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但
近代回族学生社团。1929年6月,由当时在北京的回族大中学学生代表李廷弼、马永贞等代表发起并组成。会址设在东四牌楼清真寺成达师范学校内。推选刘柏石、马永贞、王耕田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日常事务。以
西夏官署名。掌管刻字、印刷事,属末等司。设工头监以主其事。近代自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的重要西夏文文献,如百科式类书《圣立义海》、西夏诗集、译自汉文的类书《类林》等都注明为刻字司印。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人专称。见“额鲁特营”(2535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库哷讷河卫,并说清代库哷讷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百余里,出库哷讷窝集。
西魏、北周大臣。字达摩。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人。其先世原居漠北,与鲜卑拓跋氏俱起,以部落名为姓。西魏司空※若干惠子。少深沉,有识度。大统(535—551)末,袭父爵长乐郡公,尚宇文泰女。西魏废
唐代佛教译经师。又称提云陀若那。原籍于阗。学贯大小乘经教。武则天永昌元年(689)致长安(今陕西西安)。住于魏国东寺,先后译出《华严经》分品及《法界无差别论》等经。
①(?—178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哈密人。札萨克郡王玉素布次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奉父命护送哈密移民500户赴伊犁屯田,授二等台吉。次年,父死,受命袭爵。三十六年(1771),偕吐鲁番郡
又称西寺、西大寺。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约12公里处,北距北庭故城1公里左右。1979年开始发掘。建筑范围呈长方形,南北长70.5米,东西宽43.8米。佛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
见“回回司天监”(7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