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志略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武川县县长阎毅先及文焕勋修撰。1940年铅印,一册,128页。内容分14项:沿革、位置、地势、要隘、社会概况、户口、土地、行政、交通、实业、教育、财务、治安,每项下分小目,无人物、艺文。除利用《绥远省分县调查纪要》资料外,主要是当时的现状资料,并附有多种表格,提供了不少资料。由于仓促成书,内有一些讹误,但仍不失为一地方重要文献。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武川县县长阎毅先及文焕勋修撰。1940年铅印,一册,128页。内容分14项:沿革、位置、地势、要隘、社会概况、户口、土地、行政、交通、实业、教育、财务、治安,每项下分小目,无人物、艺文。除利用《绥远省分县调查纪要》资料外,主要是当时的现状资料,并附有多种表格,提供了不少资料。由于仓促成书,内有一些讹误,但仍不失为一地方重要文献。
地名。原名洞巴,藏名哇热。北界邓科,东南连白玉界,西接贡县,南临武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敕封德格土司为大司徒,封其弟欧巴曲吉多杰为万户长,驻扎洞巴,管理上纳寺、中纳寺、下纳寺、内冷多尔多4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25族之一。驻牧通天河东北岸。东界加迭喀桑,西北邻固察,南接拉布寺、迭达、扎武。有百长1员,属民300余户,耕山庐居。百户驻周均庄。信奉喇嘛教红、白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为“羌日六部”之一。原称霍尔,亦称霍尔巴达。辖益钦、益琼、普达、如钦玛、德萨玛、守宇妥、达德、拉机、公果玛等9个措哇,俗称“巴尔达格雄古”,意为“巴尔达九部”。统由巴尔达
民国初年伊斯兰教经师。四川成都人。回族。幼承家学,攻读伊斯兰经典与汉文。后赴陕西、河南开封从师求学,结业后在河南许昌等地当开学阿訇。擅长“克俩目”(即认主学,或称教义学),承袭陕西高派学风。后受马广庆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对禁忌日的总称。哈尼族忌日繁多,凡属“羊”日(有的地区还包括“虎”日)均为忌日,此外寨内死人,新户迁入,野兽进寨,水牛烂角,黄牛掉尾,猪在寨内生崽,狗在寨外产崽,狗爬上屋顶,寨内外发
见“吉里迷”(681页)。
藏语音译,意为“冬房”。四川阿坝藏族牧区冬春季牧民居住的房屋。固定建筑,一般选向阳、背风、暖和、水草丰美的山谷或小盆地建造。木质结构,形似牛毛帐篷,四壁和顶盖为木板,顶上铺泥土,四壁内外用牛粪严敷,地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泰定二年(1325),泰定帝岳父弘吉刺部火里兀察儿(又作斡留察儿)受封。
古水名。今一般认为即今牡丹江(旧说为牡丹江上游之勒福成河,或说鄂穆和罗河,亦说辽宁铁岭县南60里之懿路河)。“奥娄”,一说是靺鞨语,指称忽汗河(今牡丹江在隋唐时的名称)。史记迁居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
①古族名。今乌兹别克族在元、明时的译称。13世纪初居里海附近。语言属突厥语族,其体质为突厥、蒙古、伊兰三种血统的混合。14世纪上半期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月即别汗(1313—1341年在位)统治时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