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泰雅人

泰雅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62439人(1975年)。18世纪中叶以前,主要居住在浊水溪一带,后逐渐向东迁移,分布甚广,从台中县的埔里至东部花莲港以北的广大山区,沿浊水、北港、大甲、大安、后垅、大嵙崁、大浊水、达奇里、木瓜等诸溪流域居住。以社为聚落单位,大多以一个村落为一社,也有数个村落组成一社的,每社均设置首领统辖。每社均有自己的地域,过去凡是居于社内的民众均有使用该社公有土地的权利,渔场则归同流域的诸社共有,一社或数社往往以邻近的自然山林为共同猎场。社内或社群之间有祭团和猎团等组织。祭团又分村社内血缘亲属祭团、村社祭团和社会群祭团,同一祭团的人共同举行祖祭祀或播种祭和收获祭。猎团最小单位为村落,大猎团则包括若干村社,同一猎团的人有参加该团共同狩猎的权利。猎团首领在战争时往往充当军事首领。以前还流行黥面,男子刺额部与颈部,女子则刺额部与两颊。

猜你喜欢

  • 罗藏巴丹丹丕钟麦

    即“罗藏贝丹旦丕仲美”(1426页)。

  • 卫达尔玛诺木欢

    1523—?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汉文史籍简译作那木按、那木孩。孛儿只斤氏。※吉囊第三子,※吉能弟。领右翼达喇特杭锦和墨尔格特巴罕,为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杭锦旗)始祖。驻牧于榆林边外。嘉靖三十三年

  • 羌笛

    古代羌人传统吹奏乐器,有悠久历史。秦汉以前,游牧于黄河、湟水一带的羌人,即用羊腿骨或鹰翅膀骨制笛。早期的羌笛既可当吹奏乐器,又可作马鞭,所以又名“挝”(马鞭)或“吹鞭”。两汉以前,羌笛只有三、四个按孔

  • 和讬

    ?—1646清初将领。满族。栋鄂氏。阿兰珠伯父之孙,三等轻车都尉郎格次子。清太祖努尔哈赤时,父子随栋鄂部屯长阿格巴颜来归。初任佐领。清崇德七年(1642),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明锦州,招降明辽东总兵祖大

  • 哈剌和林

    蒙古国都城。又译喀拉和林,简称和林。城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一说得名于鄂尔浑河发源之哈剌和林山。另说“哈剌”意为“黑”,“和林”即“库伦”,意为“营帐”,即“黑帐”。太祖十五年(1220)始建都于

  • 勒厥麻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宋咸平五年(1002)九月,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恐其部族附宋,破所居浊龙寨杀掠之,首领勒厥麻率所属三部1500帐越河投宋。宋真宗命其分处边境。后以该部族常与李继迁

  • 噶穆卫

    见“可木卫(二)”(491页)。

  • 翁木

    见“做水鬼”(2072页)。

  • 丁巴教

    普米族信仰的原始宗教。普米语“丁”意为“土地”,“巴”指“普米”,丁巴教即“普米土地上的宗教”。因称巫师为“丁巴”,故名。后称巫师为“韩规”,又以此为名。普米人迷信鬼,认为妇女不育、患疾病、遭灾难等,

  • 米其提瓦哈甫地

    解放前新疆维吾尔族清真寺寺有地。在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城乡中,到处都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清真寺。在乡村,除个别寺没有寺有地外,一般都有3—5亩,或十数亩地。中等的则有40—50亩,最大的有400—500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