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通古斯语族

满-通古斯语族

又称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族。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包括中国境内的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和在历史上使用过的女真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蒙古国的鄂温克语(又称喀木尼甘语)。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塔河县、富裕县、讷河县、嘉荫县、同江县、饶河县,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额尔古纳左旗、扎兰屯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塔城县等;俄罗斯联邦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埃文基自治专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堪察加州、马加丹州;蒙古国的巴尔虎地区。使用满-通古斯语言的民族总人口约445万。其中,中国439万(1982),俄罗斯联邦约5.64万(1979),蒙古国千余人。但是有的民族大多数或半数已不使用本民族语言,因此目前使用人口只8万人左右,在中国约为4.6万人。不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在中国转用汉语,在俄国转用俄语。早期的分类法划分为两个语支。满语支包括满语、女真语、赫哲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等。通古斯语支包括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等。较新的分类法是在通古斯语支中再划分为西伯利亚次语支,又称埃沃基次语支(早期分类法的通古斯语支)和黑龙江次语支,又称那乃次语支(早期分类法中除去满语、女真语以外的满语支语言)。满—通古斯语族各语言之间有大量的同源词和基本相似的语法体系。语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规律。语音系统简单,有元音和谐律。辅音的结合一般不超过两个并且不出现在词首和词末,出现在词中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个别辅音不能出现在词首,一部分辅音能出现在词末。词的第一音节带有微弱着力的重音。各语言都有数、格、时、体、态、形动、副动等语法范畴,附加成分粘附在词干上的方式和次序也是一致的。第一人称代词区分排除式(我们)和包括式(咱们),有丰富的状词。在词汇方面许多关于人体、自然现象、鸟兽、基本动作的名称是相同的。构词附加成分、复合词内词素的组成和搭配也有很大的共同性。各语言都有在词形上和意义上相对称的对偶词。说满-通古斯语言的民族有12世纪创制的女真文,16世纪创制的满文,20世纪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的锡伯文和新创的埃文基文,埃文文、那乃文。已知的最早文献为女真文《大金得胜陀颂碑》(1185)。

猜你喜欢

  • 羊哥

    见“移剌羊哥”(2067页)。

  • 撒达

    见“撒答”(2491页)。

  • 背篓瑶

    见“布努”(462页)。

  • 葛荣

    ?—528北魏末河北地区起义首领。一说系鲜卑贺葛氏(后改为葛氏)。初为怀朔镇(今内蒙固阳西南)镇将。六镇起义失败后,投依鲜于修礼。孝昌二年(526),鲜于修礼为叛将元洪业杀害,荣杀业,继续率义军作战。

  • 和林路总管府

    见“和宁路总管府”(1450页)。

  • 更兴

    北魏汝南王元悦年号。530年,凡1年。一说530—532年,凡3年。

  • 班垫顿柱之乱

    同治十年(1871)甘丹寺堪布班垫顿柱勾结该寺喇嘛阿丹及札萨克喇嘛扎克巴协念等,谋令诺门罕辞退协理商上事务,谋夺商上大权,并密谋杀害原噶伦彭错策旺夺结父子等6人,为哲蚌寺喇嘛告发,畏罪潜回甘丹寺。噶伦

  • 土里

    见“罗武”(1415页)。

  • 草苗

    苗族之俗称。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与※老苗为不同支系。男束发,女挽髻,男衣左衽,女衣对襟,短裙,赤足。头饰银簪、项圈等。妇女用兜肚,与※黑苗同,讲黔东方言。相传与老苗移入广西时间不同,晚于老苗。

  • 梁弥定

    ?—564宕昌羌国王。又作弥定。西魏大统七年(541),兄仚定死,击败※梁弥泰后,即王位。受魏封宕昌王。十六年(550),宗人獠甘袭夺其位,遂奔西魏。魏遣大将军宇文贵、凉州刺史史宁等将兵讨杀獠甘,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