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佤语音译。俗称“人头桩”。旧时云南西盟佤族村寨专门放置供奉人头的木桩。高约一米,顶部或背后挖有洞,用以存放头颅,置于村寨附近的鬼林中。过去佤族盛行猎头祭谷之风,猎来的人头先放在木鼓房中供祭专司稻谷生长的女神,过若干时间后,又猎到新的人头时,便将木鼓房祭过的头颅送至鬼林的人头桩上安放。解放前,每个村寨的鬼林中都有一个个排列整齐的人头桩。解放后已废止。
佤语音译。俗称“人头桩”。旧时云南西盟佤族村寨专门放置供奉人头的木桩。高约一米,顶部或背后挖有洞,用以存放头颅,置于村寨附近的鬼林中。过去佤族盛行猎头祭谷之风,猎来的人头先放在木鼓房中供祭专司稻谷生长的女神,过若干时间后,又猎到新的人头时,便将木鼓房祭过的头颅送至鬼林的人头桩上安放。解放前,每个村寨的鬼林中都有一个个排列整齐的人头桩。解放后已废止。
?—1797清嘉庆初云南各族抗清斗争首领。拉祜族。威远(今景谷)人。嘉庆元年(1796),威远牛肩山一带饥荒,清统治者仍不顾各族人民死活,征敛不休,遂率众举行起义,反对清廷,袭击官府及清军粮仓,分粮济
1221—1285蒙古国及元朝大臣。字成仲。契丹族。中书令※耶律楚材子。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三年(1244),父死,嗣领中书省事。博采历代德政,汇成81章以进。宪宗八年(1258),领侍卫军从汗伐蜀,运
又称西夏贺兰山佛祖院藏,简称西夏藏。大藏经名。为汉文大藏经之一种。在西夏贺兰山佛祖院印刷。西安市文物局藏汉文《大方广佛华严经》、陕西省图书馆藏汉文《佛说摩尼罗亶经》和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汉文《高僧传》残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牙葛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一抹里亦
①(? —1657)清初蒙古王公。祖莽古岱时由喀喇沁徙居土默特,遂为土默特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诺穆图伟徵子。后金天聪三年(1629),率众归后金。十月,以土默特塔布囊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名称源于呼和浩特西北部大青山中的“白道”。据《寰宇记》载,白道在原阳镇(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之北,“至山上当路有千余步土
旧时门巴族的一种送行仪式。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家中有人出门远行,上路前,由父母或其他长辈以食指、无名指醮锅灶烟灰,在出行者胸颈处抹几个黑点,如为儿童则抹在鼻梁上。示意有灶神保佑,可驱恶避邪,旅途
1196?—1260?蒙古国将领。字敬先。契丹族,本姓耶律氏。都元帅※王珣子。性沉厚,勇力绝人。祖世为辽代望族,金世宗大定(1161—1189)初年,因避移剌窝斡兵事,徙辽西,更姓王,遂为义州开义(今
见“八思巴”(25页)。
见“忽鲁爱卫”(14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