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兀体蒙文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蒙文古碑。又称《成吉思汗石》、《移相哥勒石》。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弟哈撒儿次子也松格立。是迄今已知刊有最古老蒙古文文献,对研究蒙古族历史、语言文字有极大价值的稀有文物。石高202厘米,宽74厘米,厚2
①西域古城名。见明《边政考》:在土力苦址(今新疆温宿县东南铁林格)西北百里,3城相连,周环山水。《清朝续文献通考》云:阿克苏旧城,不用砖石,就高崖陂陀,削以为墙,联属3城,皆周里许。中城有东西南3门。
藏传佛教的仪式之一。专指转世活佛正式登座认定的程序之一。藏语称“池顿”,意为“(请求)入座”或“(请求)登座”。前世活佛圆寂后,其转世灵童被寻认后,举行“入座”(指寺院住持宝座)仪式。达赖或班禅之宝座
参见“骆越”(1782页)。
参见“菁民”(1988页)。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碑名。亦称“毌丘俭丸都纪功刻石”或“毌丘俭丸都纪功碑”。立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光绪三十年(1904)因修路发现于今吉林省集安县治西20余里之板石岭西岔(亦称小板岔)。碑已破残,仅存5
西夏大臣。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曾五使辽国:贞观四年(1104)六月,宋夏灵州川之役,夏败,奉命与田若水赴辽国求援。五年正月,复奉使如辽求援,请辽出兵伐宋。同年十二月,同田若水三使辽
见“咄陆可汗”(1389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承天皇太后※宗德宫。又,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有东、西钁里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