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砍戛

砍戛

布依族旧时葬俗。亦称“砍替”、“砍历”、“做戛”、“打戛”。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俗:老人死后,在出殡前,其子女便牵1条大水牛(黄牛或马亦可),拴于“鬼场”的1根“鬼桩”上,孝男女在巫师率领下,绕牛转3圈,反复跪拜,然后由死者女婿用大刀把牛砍死,如女婿年幼或无女婿,可由侄女婿执行,或由女婿、侄女婿执刀做个象征性动作,由他人代行。牛死后,取一部分肉款待吊唁的亲友,一部分分送亲友带回家。孝男女及亲属则绝对不可染齿。关于此俗,明万历《贵州通志》卷14有载,清乾隆《独山州志》卷3记载尤详:独山仲家“亲死以白帕裹头,合族不吃肉,只啖鱼虾,为斋菜,婿家购鱼为赙以助。丧祭,凡亲眷及瓜葛本村邻近,男妇络绎成群,丧家或屠牛二三只,或五六只,尽分亲友,牛多者为大户。……宰牛马,会亲戚饮,名曰砍替。”此俗产生原因,民国《镇宁县志·民风志》在“砍戛”一词下提到“砍牛原意,据云免死者被野魅吞食,故杀牛以替。”

猜你喜欢

  • 格桑土登旺秋

    1858—1916清末民初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四世活佛。藏族。生于金沙江畔之扎喜拉垅地方。5岁迎入拉卜楞寺坐床,由喜饶嘉措受沙弥戒。20岁赴前藏入哲蚌寺郭芒扎仓,以洛桑朗杰为师,学习4年返回多麦。43岁

  • 留吁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长子、屯留一带,东部为赤狄潞氏、铎辰等部的居牧区,周围有晋人居住,奉潞氏为盟主。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败赤狄诸部于曲梁(今河北鸡泽),灭潞氏,遂失依靠。翌年,并于晋

  • 金田村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发祥地。位于今广西桂平县北部。1851年1月11日,当地饱受清王朝及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迫与剥削的壮、汉、瑶各族人民在洪秀全等人的领导下,在此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村西北犀牛岭为当

  • 温特

    赫哲语音译,意为“神鼓”。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为萨满的重要神具之一。旧时赫哲族的神鼓有萨满跳神用之神鼓和普通神鼓两种。后者家家都有,为各户祭神时作击鼓祷告之用;有时也用作乐器,击之而歌

  • 蒙文翻译童生试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考试内容为由蒙文翻译成满文。由提督满蒙学政主试。试题初于满文《四书》内出题。乾隆元年(1736),改以满文《理性》、《小学》内出

  • 张孟明

    北魏时高昌王。敦煌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魏书·高昌传》为五年,恐误,时阿伏至罗尚未西迁),高车王阿伏至罗杀太和初柔然所立高昌王※阚伯周子※阚首归兄弟,立之为王,控制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

  • 腾格忒

    ?—1717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郭尔罗特氏。博罗兑次子。康熙十三年(1674),以恩监生从征耿精忠至江西。随定南将军希尔根攻取广信府,败敌将郭兴等于贵溪县城北。又败敌都统易天锡之众7千余。攻克抚州

  • 吉马戛

    参见“宗”(1523页)。

  • 常峒之战

    建国初期广西思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和壮族人民痛歼国民党残敌的战斗。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西省城桂林,驻守广西的国民党残部大多窜往山区,企图负隅顽抗。伪县长也率所部由县城逃往

  • 鹘堤悉补野

    唐代吐蕃王室之姓氏。又译鹘提悉勃野、鹘提勃悉野。藏语音译,意为“光明天界之王”。原为吐蕃王室始祖之名号,后成为吐蕃王室之姓氏。《通典》载:“吐蕃始祖赞普自言天神所生。号鹘堤悉补野,因以为姓。”据《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