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祖陵

祖陵

辽代皇陵。位于※祖州城址西北约2公里(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深山中),此地为一巨大袋状山谷,当地蒙族称依贺宝勒格(意为“大泉”),时称谷中为黑龙门,是出入峡谷的唯一途径。天显二年(927),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死后葬此,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为膳堂,以备时祭,东偏圣踪殿,立碑专述阿保机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纪其创业立功,并于附近置※祖州以奉陵寝。应历三年(953),其妻应天皇后※述律平卒,亦葬此。终辽一代,视此为圣地,凡国有大事,帝僚常亲往陵园奠祭。辽代末年,天庆九年(1119)夏,女真军攻陷上京路,烧陵盗宝,陵现已荒芜。近人多方探查,1962年夏,为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发现。陵建幽谷之西北坡,面向东南,具草原游牧民族“毡庐皆东向”(《契丹国志》卷24)鲜明特色。地表尚存石像、柱础、龟跌、石级、护山石堤等,房屋倒蹋的堆积和碎刻残石四处可见,曾陆续收集到契丹大字残石10块,字体工整,堪称契丹大字书写典范,十分珍贵。

猜你喜欢

  • 西纳喇嘛班觉仁钦

    明代青海塔尔寺西纳七世活佛。崇祯七年(1634),马南王(即马安邦)反叛,夺取西宁城,西纳活佛以兵收回西宁,献给明朝。以功赐灌顶国师僧职,并赐金印、诏书等,同时在西宁城关赐建大牌楼一座以彰其功。

  • 刀两竜

    1219—1273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五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原名匋两竜。傣族。※匋陇建仔之子。南宋宝祐五年(傣历619年,1257),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与宋朝建立联系,受赐刀

  • 马头琴

    蒙古族特有民间传统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或“朝儿”。因琴杆顶端饰以雕刻精细的马头,故名。一说前身为“奚琴”,来源于东胡系的“奚”(库莫奚)。相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在蒙古地区已有所流传。蒙古民

  • 哈密

    西域地名。即隋伊吾郡新伊吾城,唐伊州伊吾县。《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作哈密力,《世祖纪》作合迷里、甘木里,《五行志》作合木里、合迷,《脱力世官传》作渴密里,《释老传》作感木鲁。《明史》中《太祖纪》

  • 怀朗曼轰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掌管司法、户籍的官员。为召片领之下的四大怀朗(官名)之一。与各勐※召勐的※波朗共同组成议事庭,是议事庭主要成员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百田级

  • 哈剌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萨哈勒察卫,并说清代索伦部境有萨哈勒察地,属黑龙江所辖。

  • 锡伯营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盛京徙置。初有兵千名,眷属3275口。自立1昂吉、6佐领。后增至8佐领,分八旗。领队大臣1人、总管、副总管各1人。每佐领设佐领、骁骑校各1员、领催4员

  • 树中人

    清初对尼布楚(前苏联涅尔琴斯克)以东黑龙江上游森林地区诸狩猎民族的总称。因其世居山林以狩猎为生而得名。为元代“林木中百姓”的一部分。今我国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皆属之。

  • 马祜

    ?—167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哲伯氏。世居韩楚地方。顺治初年,考授兵科他赤哈哈番。九年(1652),中进士。选为敬谨亲王教习,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品级官,升刑部员外郎。时钦天监初设满官,以

  • 蛮甲胄

    亦称“蛮甲”。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各种皮革制作的护身衣。据《蛮书》载,唐时南诏军士多用犀牛皮制作甲胄。《岭外代答》言宋代瑶人以熊皮为甲胄。《桂海虞衡志》还说,诸蛮中以大理国的象皮甲胄最佳,装饰精美,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