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竿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亦称“禾积”。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记载:“乡里人家以上元前日束藁如纛状,包禾黍稷粟之穗,又悬木棉花冒于长竿之首,建屋旁,张索把定称禾积”,山区则“立多枝木于牛宫之后,挂谷穗棉花”。之后,“小儿晓起绕树而行歌以祝之,至日出”。二月一日清晨,卸下竿上的谷穗放进囤或瓮里,并高喊“禾几千石”、“粟几千石”等,以示当年可获丰收。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亦称“禾积”。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记载:“乡里人家以上元前日束藁如纛状,包禾黍稷粟之穗,又悬木棉花冒于长竿之首,建屋旁,张索把定称禾积”,山区则“立多枝木于牛宫之后,挂谷穗棉花”。之后,“小儿晓起绕树而行歌以祝之,至日出”。二月一日清晨,卸下竿上的谷穗放进囤或瓮里,并高喊“禾几千石”、“粟几千石”等,以示当年可获丰收。
金代对黄河神的封号。大定二十七年(1187),世宗纳尚书省谏,以“郑州河阴县圣后庙,前代河水为患,屡祷有应,尝加封号庙额。今因祷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赠。”依唐祭五龙祠故事,特封黄河神曰“昭应顺济圣后”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正隆六年(1161),世宗在辽阳即位,完颜爽弃安武军节度使奔中都迎驾,以不附海陵王故,封温王。大定二十九年(1189)章宗即位,封弟完颜玠为温王。
晋代匈奴东西曹(二城胡)首领之一。贰城(故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人。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与东曹首领曹寅献马3千匹于后秦姚苌,受封镇远将军、金城太守。
撒拉族史称。见“撒拉族”(2493页)。
西藏珞巴族对来自异氏族定居户的称谓。亦作纽磅、纽巴,珞巴语音译,意为“无地人”、“他氏族人”。须得到住地氏族或村寨首领同意后方能定居。经济生活以打工、开垦村公有林荒地、经营绝嗣和外迁户的土地,或借蓄奴
蒙古族传统服饰腰带。蒙古语音译,《蒙古秘史》汉译为系腰,俗称蒙古腰带或蒙古系腰。源远流长,与蒙古袍相始相配。质料多为布或绸子,长约丈余,选用与袍子不同的颜色,非常醒目,可防寒、防虫、护腰、护肋,便于骑
885—936五代后唐皇帝。934—936年在位。本姓王,镇州(今河北正定)人,生于平山,小字二十三。景福(892—893)中,其母魏氏被明宗李嗣源俘娶,遂收为养子,改姓李。从义父征战,屡有军功。同光
见“俟斤”②(1689页)。
明清时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永乐四年(1406)建置。治所位于今湖北宣恩县东南。前身为元代湖南镇边宣慰司,洪武初年之沿边溪峒长官司。清初,以土官田楚珍归附,应命从征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一说在今绥阳县
见“康古六”(2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