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窝泥

窝泥

哈尼族他称。自称哈泥(哈尼)。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窝泥、斡泥、禾尼、和泥、倭尼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天启《滇志》:窝泥,或曰斡泥。阿迷州称河泥,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及左能寨、思沱、溪处、落恐诸长官司,景东皆有之。��嘉县又曰和泥。阿迷州称阿尼。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和左能、思沱、溪外、落恐均在哀牢山下段东麓,��嘉在上段东麓,上段西麓即景东。同书《教化三部长官司》下也说其地长官及民人为和泥人。教化三部和广南在滇东南六诏山区。今文山即六诏山南麓,广南即今广南,在六诏山北麓。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临安府徭僮侗蛮考》引康熙《蒙自县志》:“窝泥,自呼哈尼,蒙邑有河泥里即居也”。《蒙自县志·图考》:“县治河泥里远在江外”。河泥里为该县所辖13个编里之一,当地所谓江外即礼社江之西,哀牢山东麓今元阳县境。清代以后,各地称呼逐渐接近,一些风俗习尚和生产生活情况也大致相同。

猜你喜欢

  • 恩榜

    科举时代经皇帝恩准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试得以中式者的录取公告。宋、金皆有此制。此种考试因在正科之外,又称“恩科”。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勒令,凡5次参加御试进士考试不录者,可向皇帝奏名考试,以文章高下

  • 节儿

    藏语音译。吐蕃在河陇占领区设置的官职。职能相当于唐代的刺史、节度及清代的总管、统领。沙州(今甘肃敦煌)设此职,称沙州节儿。有节儿论、副节儿、节儿中官、节儿小官等级别之分。吐蕃著名的东道五节度大使论莽热

  • 四大贝勒

    清天命、天聪年间满洲贵族四大实力集团的首领。即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第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天命年间(1616—1626)四人辅佐

  • 苴仁

    明初云南大理领主。白族。大理人。末代大理总管※段明长子。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蓝玉,沐英等攻破大理,与大理总帅段世及弟苴义同被俘(一说其父亦在被俘之列)。十六年,兄弟同被押送至明京师(今南京),

  • 部落

    原始社会由若干氏族或二个以上胞族组成的社会组织。有的由几个具有血缘关系的新老氏族结合而成,有的是几个保持通婚关系之毗邻氏族的联合。血缘系谱已不是组成部落的必要条件。对其形成有3种不同看法:出现于氏族之

  • 段隆

    元代云南大理第六代总管。亦称信苴隆。白族。大理人。※段正子(一作※段庆子)。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继任大理总管。在职期间,元廷诏准土官无子嗣者,按当地风俗,以妻代管;梁王抵洱海,立保和奴子,号品

  • 塞北关

    见“归化关”(521页)。

  • 札纳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二十年(1484),其首领派族人赴京贡佛像、马、驼、盔甲等物,赐以彩缎、绢、钞等。弘治元年(1488)、六年(1493)、十三年(1500)、正德二年(

  • 归正里

    北魏在都城洛阳安置江南归附者之场所。一般江南归附者先被接待于金陵馆,后赐宅归正里。位于城南宣阳门外永桥南,御道西。民间号为吴人坊,南来投附者,多居其内。近伊、洛二水,任其习御。里有3千余家,自立巷市,

  • 赵煜

    ?—1727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枢勷子。幼年丧父,由其叔※赵枢赞代掌土司事务。康熙三十一年(1692),袭临洮卫指挥使职,管理土司事务。雍正五年(1727)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