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舍蕴善

舍蕴善

约1630—1710

清代伊斯兰教经师。本汉族,姓魏,字元都,祖籍辰州(今湖南沅陵县)。明清之际,西北回族将领马蛟麟部将舍应举(回族)驻守辰州,收其为义子,归皈伊斯兰教,改名舍起灵(或起云),字蕴善,自号“破衲痴”,遂为回族中一员。初在军营伊斯兰教经师门下习经。20岁时,前往山东济宁在山东学派创始人常志美门下深造。学成,先后在河北、安徽、陕西、山东、北京等地二十余处清真寺任教达40余年。擅长教法、经注,侧重修身养性之苏非心学。曾据《古兰经》订正不合教规的习俗18条,被视为“新行”(意为“异端”)。还针对当时经堂教育之流弊,制定学规28条,以防止“游食小人”混进学堂,以免寺院变为“避懒容奸”之场所。死后葬於河南襄城,穆斯林称之为“舍太师”或“舍巴巴”(波斯语“德高望重”或“老人家”之意)。译著有《昭元秘诀》(译自波斯文《赖木阿台》或《勒默阿忒》又称《额慎而亭》)、《归真必要》(从《默格索特》一书译出)、《推原正答》(从《米尔撒德》一书译出)等行世。

猜你喜欢

  • 那牙勤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那也勤、那亦勤。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元朝秘史》记载为那牙吉歹之后裔(《史集》作札黑速之后裔),相传其好装扮官人,故名(蒙古语意为“官

  • 鬼主

    唐、宋史籍对分布于今滇东、黔西、川南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等首领之称号。各有部落,为政治、军事、宗教三位一体的首领,或称“鬼首”。可能源于信仰鬼教而命名。因辖区和势力大小不同,有鬼主、大鬼主、都鬼主之分

  • 伊列河

    西域古河名。见《旧唐书·突厥传》。即今伊犁河。《新唐书·地理志》作伊丽河、帝帝河。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亦列河。元代危素《耶律希亮神道碑》作亦烈河。明陈城《西域行程记》作衣烈河。唐贞观十二年(638),

  • 当于居次

    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与※王昭君所生次女。嫁与当于氏,故称“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生1子,后受封醯椟王。新朝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醯椟王被匈奴单于遣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入侍汉。

  • 胡琛

    ?—526北魏末各族大起义首领之一。原为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敕勒首领。北魏正光五年(524)夏四月,被高平镇民赫迪恩等推戴为高平王,与部将万俟丑奴攻高平镇,以应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起义,为魏将卢祖迁

  • 云阳集

    书名。一作《云阳李先生文集》。元李祁撰。10卷,附录1卷。祁,茶陵(今属湖南)人,字一初,别号希蘧。元统元年(1333)进士,为左榜第二(元制汉人南人应试者列左榜,位在右榜即蒙古、色目人所列榜之次),

  • 汪惟正

    1242—1285元朝将领。字公理。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蒙古汪古部人。巩昌府便宜都总帅※汪世显之孙,※汪德臣长子。宪宗九年(1259),父卒,代为巩昌便宜都总帅,守清居山。次年,拥忽必烈即位,

  • 大多英

    渤海国宗王。宣王※大仁秀侄。唐穆宗(820—824)时被遣朝唐,获殊遇,穆宗授以卫将军,并降制曰:“我有十二卫将军,以率其属,皆匡备左右,为吾近臣,自非勋庸,不以轻授。”

  • 卑南人

    台湾高山族一支。有万余人(1975年)。分布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的海岸区域,现属台东县卑南乡。以社为聚落单位,均有自己的社域,设首领、副首领,负责管理村社公共事务。社民(男)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级、成年

  • 彭胜祖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两江口长官彭武之子。成化(1465—1487)中,以功授两江口长官,随司理事,无印署。成化六年(1470),奉调从征广西断藤峡(即大藤峡)瑶民暴动及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