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血族复仇

血族复仇

亦称血亲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受到本团体之外的人严重侮辱或杀伤,其所在团体成员誓死为其报仇的习俗。原始社会期间,人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只有依靠氏族、部落保护,并仰仗集体力量才能谋取所需的生活资料。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血缘关系高于一切。本团体内任何一个成员受到伤害,即视为对全氏族、部落的伤害,就要为其复仇。肇事一方虽为一人,其所在氏族、部落亦负有共同责任,成为报复对象。受害一方有权将行凶者所在氏族、部落之人杀死,对方无权提出异议。当代复仇未遂,后代子孙世代负有义务,以致冤冤相报,争斗不已。原始社会末阶级社会初,情况更加复杂,血族复仇已成为某些氏族、部落头人向外掠夺扩张的藉口,有时虽可通过调解,责令肇事者所在氏族、部落道歉、赔款或用其他方法赎罪,实具有以强凌弱性质。历史上蒙古部与塔塔儿部及女真族之间的战争,近代凉山彝族各家支之间为争夺奴隶和财富的械斗,即常在血族复仇之外衣下进行的。在我国高山族支系曹人,云南的怒、傈僳、佤、景颇,内蒙古的鄂温克、鄂伦春,西藏的珞巴、僜人等,均有血族复仇的成文法或习惯法。

猜你喜欢

  • 柯尔克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族自称,一般释为“四十个姑娘”;另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或谓为“草原人”等。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其他各县和黑龙江省

  • 于寘

    见“于阗”(58页)。

  • 卓真

    见“昭烈皇后”(1648页)。

  • 岭南风俗记

    书名。壮族风俗志书。1篇。北宋吴处厚(字伯固,福建邵武人)撰。作者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任大理寺丞时,曾到广南西路宾州(今广西宾阳一带)审理讼案,见到当地居民“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

  • 觉罗华显

    ?—1703清朝大臣。字元灿。满洲正红旗人。少颖敏,兼通满、汉文。初选任旗下七品官,补宗人府主事,升副理事官。奉命督浙江南新关榷税,以廉洁勤谨著称。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

  • 苦他巴

    即“古塔巴”(441页)。

  • 韩陵之战

    北魏尔朱氏集团与高欢集团的争权之战。永安三年(530)九月,魏孝庄帝为摆脱大丞相尔朱荣(契胡人)的挟制,将其诱杀。十二月,荣侄天柱大将军尔朱兆攻入洛阳,俘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操纵朝政。晋

  • 讹勃啰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官监军。永安二年(1099)七月,赴野砦巡视,闻赤羊川首领赏啰讹乞欲投宋,宋知环州种朴派兵迎接,遂率千余骑追击赏啰讹乞等,为种朴所败,与部将泪丁讹遇、

  •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约1211蒙古国开国功臣、汪古部首领。又译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阿剌兀思”为名,“剔吉”、“忽里”均为官号,一说“剔吉”为突厥语“特勤”之音变;“忽里”为金官职“忽鲁”之音变,为“统数部之长”。世

  • 阿旺簇勒提木

    1721—1791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亦作阿旺楚臣,全称噶勒丹锡哷图萨玛第巴克什。生于甘南卓尼察多地方。于擦多寺出家,成年后,入色拉寺麦扎仓学闻佛法。博学多识,由“翁则”晋“堪囊”学位。乾隆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