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贝子庙

贝子庙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镇。内蒙古西部地区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四大名寺之一。清雍正年间(1723—1735)贝子旗封建主巴拉吉尔道吉尔修建,以居幼年自西藏来内蒙古传教之巴拉珠尔伦德布活佛。乾隆八年(1743)扩建。后巴拉珠尔伦德布获“阿日雅·音隆·班智达”称号,该庙复以此称号为名,称“班智达葛根庙”。乾隆三十三年(1768),赐名“崇善寺”。有大殿6座及千佛寺、避暑阁、暖阁、天王庙、龙王庙等附属建筑,规模宏大。1928—1929年间,班禅九世曾在该庙驻锡,并主建时轮金刚法会。因香火极旺,庙周围历为繁盛商业市场。

猜你喜欢

  • 启民可汗

    ?—608隋代东突厥可汗。名染干。原号突利可汗,又作启人可汗。阿史那氏。※叶护可汗处罗侯之子。原游牧于突厥汗国北部地区。素与隋和好,早在开皇二年(582)沙钵略可汗犯边时,即受隋使长孙晟之托,诈告铁勒

  • 多罗郡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三等之称。多罗,沿用满语,郡王,沿袭古代皇族封王之名,两合而定此名。册封郡王,授镀金银册,以为延后。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10爵,定郡王一子

  • 邦波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民鸟”或“丁珞”,后者意为“近处的珞巴”,现改称“阿迪”。据传,与※博嘎尔部落同为阿巴达尼第三子后裔,包括邦庸、邦兵、邦哥、邦日、达根、岗杜、依腰、布吉、莫格、岗日、格钦等氏

  • 巴则海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巴则海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居住在苗栗县鲤鱼潭和台中、丰原、大社一带的巴则海人已不会说巴则海语,一部分移居到埔里的爱兰和大湳、牛眠山、守城份、蜈蚣仑四庄的极少数

  • 白莲教法史

    书名。又名《珠巴教史》或《主巴教史》。《主巴》或“珠巴”即藏传佛教主巴葛举派。主巴活佛白马嘎波(1526—1592,旧意译为白莲活佛)撰。万历八年(1580)成书。作者在主巴噶举诸大德中以精通五明及著

  • 设罢

    契丹语音译。“侈盛”、“丰盛”之意。余靖在庆历三年至五年(1043—1045)先后三次出使契丹,益晓契丹语,曾在辽兴宗的筵席上作汉语与契丹语交杂的《北语诗》,受到兴宗赞赏。首句为“夜筵设罢臣拜洗”,自

  • 察罕格根

    见“棍噶札勒参”(2165页)。

  • 代乐王

    吐谷浑王族慕容明号,因居乐州故名。见“慕容明”(2436页)。

  • 武理堪

    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尔佳氏。世居义屯,后随父伊兰柱徙居哈达部的费德哩。清太祖努尔哈赤征哈达时归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贝勒布寨联合哈达、乌喇、辉发、科尔沁、席北、卦尔察、朱舍里、讷

  • 杨效诚

    见“保住”(16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