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通古思鲁克之战

通古思鲁克之战

清军与大小和卓木叛军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清军克库车。霍集占(小和卓木)经阿克苏、乌什兆叶尔羌(今莎车)。清定边将军兆惠率师往讨,夺取霍集占所筑高台,驻兵城东。敌自东、西、北三面出击,三战皆败。兆惠令副都统爱隆阿领兵800扼其通喀什噶尔(今喀什)之路,狙其援军。自率师临葱岭南河(喀喇乌苏)列阵,欲夺其峨奇盘山畜群,清军方渡河而桥断。霍集占会合布拉呢敦(大和卓木)乘势出击困之。清军于南岸掘壕结营固守。叶尔羌军知难以攻克,亦掘壕筑垒。十月二十二日,复决渠水灌清军,挖沟偷袭,被粉碎。时额尔克和卓引布鲁特(今柯尔克孜)兵袭喀什噶尔。两和卓木疑其与清军有约,请议和,遭清军拒。十二月,定边右副将军富德帅兵自乌鲁木齐赴援。翌年正月六日抵呼尔璊。霍集占引兵5000迎战。鏖战五天四夜,未分胜负。旋,参赞大臣阿里衮等百余人自巴里坤督军马至,横张两翼,直压敌垒。兆惠等与援军里应外合,奋勇突击。敌军溃窜。喀喇马苏围解。史称“通古思鲁克之战”。

猜你喜欢

  • 唐代南诏亲属称谓。《新唐书·南蛮传》:“蛮谓兄为‘容’”。元和十一年(816),南诏弄栋节度王嵯巅杀劝龙,立龙晟弟劝利(又名劝利晟)为王。劝利赐王嵯巅蒙氏,封“大容”。

  • 左宗棠全集

    见“左文襄公全集”(459页)。

  • 洛桑土丹格勒坚参

    1729—1796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于阿柔鲁德山下之阿尼家族。被确认为阿旺洛桑丹白坚参转世之呼毕勒罕。在大堪布赤钦·丹白尼玛主持下,于雍正十一年(1733)在古尔寺坐床,拜曲贡徐瓦为经师。1

  • 兴和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南部,邻接河北、山西两省。元为兴和路。明初为天城卫边外地,嘉靖中(1522—1566)没入蒙古西土默特。清乾隆后为丰镇厅地,光绪二十二年(1896)析置兴和厅。19

  • 骆侯

    骆越人首领。参见“骆越”(1782页)。

  • 苏克萨哈

    ?—1667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纳喇氏。额驸苏纳长子。初委署佐领。崇德六年(1641),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败明总督洪承畴援兵于塔山,追斩杏山兵之潜逃者,叙功授骑都尉世职,晋三等轻车都尉。顺治

  • 伊吾军使

    官名。景龙四年(710)置于伊州西北之甘露州(今巴里坤肋巴塘)。为唐北庭都护府所属伊吾军之长官。辖兵3000,马300。蒲类东各守捉及州、镇驻兵皆归其节度。

  • 嘎背亚梅

    僜语音译,意为“调解人”、“中间人”、“介绍人”。解放前僜人民间纠纷的调解者。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不经选举、亦不世袭。凡能言善辩,经常应邀调解纠纷者即得到社会公认。主要以氏族传统习惯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 萨里

    ?—1775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原为霍集斯辖属。乾隆二十年(1755),受霍集斯遣派,协擒达瓦齐父子于乌什城郊,献于清。二十三年(1758),从清军征布拉呢敦、霍集占,被围于喀喇乌苏(黑水)

  • 锡伯独立骑兵连

    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时期的民族武装。1944年底,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群众,为响应尼勒克和伊宁等地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组成一支150人的游击队,参加攻打艾林巴克和阿恰尔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