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部族官

部族官

辽代官制。又称北面部族官。为管理部族事务的官称,属北面官列。辽自太宗得燕云16州,境辖汉族突增,为适应需要,对境内各族采用“因俗而治”之策。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事之事。”(《辽史》卷45)部族原为契丹及北方少数民族以畜牧为主业的传统基础组织。《辽史》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卷32)终辽之世,对境内部族几经整顿,有大、小部族之分。大部族以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奚六部等四大王府为主。机构设有北大王院、南大王院、乙室王府、奚王府等。其职设:部大王(原名夷离堇)、部左右丞相、部太师、部太保、部太尉、部司徒(原名惕隐)、部节度使、部族详稳、部族都监、部族将军等。小部族有49个。机构设部族司徒府、部族节度使司、部族详稳司等。职设:司徒、司空、节度使、详稳等。大、小部族基层单位为石烈(相当于“县”,或“乡”),其正职:大部族称夷离堇,小部族称令稳。副职皆称麻普(又作“马步”,本名“达剌干”)。佐僚称牙书(又作“牙署”)。下属机构为抹里(又作“弥里”),正职称辛衮(本名“马特本”)。

猜你喜欢

  • 四军罗苴子

    见“罗苴子”(1416页)。

  • 瑚尔起

    ?—1769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雍正三年(1725),由监生授八品笔帖式。乾隆四年(1739),授佐领。十二年(1747),授协领。十三年,随征金川,赏戴孔雀翎。十九年(1754),授呼

  • 林比

    蒙古族传统吹管乐器。蒙古语音译,意为笛子。亦称牧笛。起源于元朝以前,为牧民使用的民间乐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出土的元代壁画《宴乐图》中,有演奏林比的形象。羊群闻笛声即聚集于牧人周围。有竹制、木制

  • 伯德梅和尚

    ?—1195金大臣。泰州(治今吉林洮安东)人。奚族(一说女真)伯德氏。正隆五年(1160),充护卫,授曷鲁碗群牧副使。复召为护卫十人长,累迁复州刺史。明昌(1190—1196)初,任西北路副招讨,历秦

  • 弗朵河卫

    见“弗朵秃河卫”(670页)、“弗朵脱河卫”(670页)、“弗秃都河卫”(670页)。

  • 符拔

    产于西域地区的一种动物。其“形似麟而无角”。常用来贡献。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曾遣使献符拔于东汉王朝。

  • 头人

    民主改革前藏族中小首领人物的汉称。藏语称“郭巴”。一般不包括藏族地区的※古扎(贵族)、※土司及有品级的僧俗官员,而包括千户、百户、十户长、错本、丁本、朗、乃莫娃、※溪涅、佐扎、根布、※米杂郭巴等等。有

  • 哈第尔

    见“哈迪尔”(1635页)。

  • 乙弗

    ①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又称乙弗勿敌国、乙弗国。晋代分布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之鲜卑秃发氏,南界吐谷浑。有部众万余落。因居青海,首领称青海王。风俗与吐谷浑相

  • 陆光祖

    明代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与陆帮皆为嘉靖进士,人称“陆家二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有诗名,其诗大多已佚。有代表作《乌江怀古》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