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濮
古族名。即缅濮。见《华阳国志·南中志》。是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市,后移耿马),相当于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临沧、恩茅地区和西双版纳自治州等地。
古族名。即缅濮。见《华阳国志·南中志》。是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市,后移耿马),相当于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临沧、恩茅地区和西双版纳自治州等地。
古族名。亦作“伯夷”、“僰夷”、“摆夷”。元明时期对傣族先民的称谓。始见于元李京《云南志略》、周致中《异域志》等书,为唐宋时“白衣”之同音异写。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古训、李思聪奉命至麓川平缅
?—1862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福州将军壁昌子。荫生出身。道光间,由道府升按察使,署布政使。咸丰二年(1852),赴河南军营,为钦差大臣琦善办理文案。八年(1858),由山西巡抚调河南
参见“塔布噶举”(2160页)。
突厥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为监察之官,职掌与唐朝御史略同,多由阿史那氏成员充任,分遣各部以监其政事,权力颇大。《隋书·契丹传》:“突厥沙钵略可汗遣吐屯潘垤统之……室韦分五部,突厥常以三吐屯总领之。”与
古城名。在今湖北公安县南。南北朝时,※涔阳蛮居此。北周天和元年(566),涔阳蛮曾响应蛮族首领冉令贤起兵反周。五代梁开平元年(907),高季昌败雷彦恭于此。北宋改为涔阳镇。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地区武装起义。亦称“戊申马笃山之役”。光绪三十四年(1908,岁次戊申),夏历二月二十五日,孙中山派黄兴率领壮、汉等族武装志士200余人攻占钦州(今广西钦州),二十七、二十八日,在小峰
金代对上京护国林神的封号。简称嘉阴侯。大定二十五年(1185)敕封。遣使诣庙,以三献礼致祭。是后,遇月七日,由上京幕官1员行香,著为令。
陈朝岭南地方官吏。字龙贤,号独统。南越俚人女首领※洗夫人之子。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受母命率岭南诸首领至建康朝陈,被封阳春郡太守。宣帝太建元年(569)十月,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又奉母命率南越诸酋长
清代新疆塔尔巴哈台地区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驻雅尔城(前苏联境内乌尔扎尔)。因冬季雪大,交通困难,三十一年迁驻楚呼楚(今新疆塔城)。下设协办领队大臣、专理游牧领队大臣各1名,专管东、西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农奴。又译颜齐、彦齐、烟齐等。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及充当跟随、仆役等。不纳赋税。清朝统一新疆地区后,规定了各级伯克的品级,并按品级高低额定其役使燕齐的户数。最高的三品阿奇木伯克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