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剌罕

阿剌罕

1233—1281

元朝大将。又译阿里罕。蒙古札剌儿氏。※也柳干子。袭父职,为诸翼蒙古军马都元帅。宪宗九年(1259),随忽必烈围宋鄂州(今武昌)。世祖中统二年(1261)从帝大败叛王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苏赫巴托省南部)。次年,从讨李璮于济南,败之于老仓口,以功进都元帅。至元四年(1267),改上万户,从阿术攻宋。十年,破樊城,降襄阳。次年,随丞相伯颜南下,统军攻郢州,破沙芜堡,取鄂州,收降沿江州郡。十二年,加昭毅大将军、左翼蒙古汉军上万户。拜中奉大夫、参知政事。继分军三路取临安,掌右翼,所向皆破。次年,迫宋降。伯颜偕宋君臣北还后,受委掌军,与左丞董文炳追击宋臣张世杰及益王,攻浙东温、台、处及闽中诸郡,平江南。以参知政事行江东道宣慰使。十四年,进行中书省左丞,迁右丞。十八年,拜行中书省左丞相,统蒙古汉军14万征日本,至庆元,卒于军。追封曹国公,谥武定。继追封曹南王,改谥忠宣。

猜你喜欢

  • 北魏后废帝

    见“元朗”(229页)。

  • 巴尔达河卫

    见“卜鲁丹河卫”(21页)。

  • 什钵苾

    即“突利可汗”(1759页)。

  • 达儒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下牧区基层组织的执事之一。任期不等,在甲本(百夫长)领导下,负责征收各种差税和※“其美”租,每年召集本部落牧民清算各项差税及“其美”租的支出帐,三年清点一次本部落的牛、羊数

  • 土都督佥事

    官名。明朝授予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的职衔,秩正二品,地位次于土都督及土都督同知,参见“土都督”(66页)。

  • 土府推官

    官名。府推官为知府行政助理之一,分掌刑名、计典。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土府亦设推官,以当地土酋、头目为之。秩正七品,给铜印、冠带、敕书,准予世袭。协助知府守护疆土,抚慰土民,进贡纳赋。如遇知府缺员,

  • 十姓

    西突厥10个部落的总称。亦称十姓部落。鄂尔浑突厥文碑作Onog。※阿史那土门(伊利可汗)弟※室点密统西域,自立为可汗,分所属为10部。每部由汗赐1箭,故又称“十箭”。唐贞观(627—649)初,咥利失

  • 伊犁条约

    见“中俄改订条约”(300页)。

  • 抛石绳

    撒拉族早期猎具。俗称“炮挂”。制作简单:将一条羊毛绳对折约一臂长,中间对折处缝一块10厘米长短的扁圆形厚布,或用细羊毛线编织成。使用时,将石块放置布上,挥臂使劲旋转羊毛绳,至一定转速,猛然松开羊毛绳的

  • 月儿斤

    即“主儿勤”(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