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拉善额鲁特

阿拉善额鲁特

蒙古旧部名。因在河套之西,又称西套额鲁特或西套厄鲁特。一说阿拉善即阿拉山,亦即贺兰山。为清代阿拉善额鲁特旗札萨克和硕亲王游牧地。辖境东至贺兰山,与宁夏府接壤;南与凉州府、甘州府为邻;西至古尔鼐,与额济纳土尔扈特旗相接;北越戈壁,和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毗连。其众主要系和硕特拜巴噶斯、固始汗(顾实汗)后裔部属,另有少数准噶尔部楚琥尔乌巴什属下,故也称阿拉善和硕特。康熙二十五年(1688),固始汗之孙和罗理上书请求牧地,清廷命于宁夏、甘州边外(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右旗和磴口县境)游牧。二十八年(1689),拜巴噶斯之曾孙罗卜藏衮布阿拉布坦死,其部众自玉门西布隆吉尔东入阿拉善境游牧。三十六年(1697),清廷将和罗理、阿拉布坦等部众合编为1旗8佐领,定名阿拉善和硕特额鲁特旗,以和罗理为札萨克,总理旗务。不设盟,直隶理藩院。雍正二年(1724),和罗理子额驸阿宝以功晋多罗郡王。乾隆三十一年(1765),孙罗卜藏多尔济晋和硕亲王。今内蒙古自治区设有阿拉善盟,统辖阿拉善左、右旗以及额济纳旗。

猜你喜欢

  • 雅发罕

    满语音译,意为“步下”或“步行的”。一作“雅法哈”。清代曾称散处山野仅以纳貂为役的广大鄂伦春猎民为“雅发罕鄂伦春。”

  • 怡良

    ?—1867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道光十八年(1838),由按察使、布政使擢广东巡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与抗英布防建议。任内查缉***,奋勉奉办,卓有成效。二十年(1840),拒绝钦差大臣琦善

  • 安禄

    ?—1799清朝将领。鄂温克族。姓多拉尔氏(一作索伦杜拉尔氏)。世居西布特哈阿伦河依拉达屯。超勇公※海兰察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为三等侍卫。四十九年(1784),擢二等侍卫,赏骑都尉世职。五十

  • 巴颜诺尔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东上旗”(1451页)。

  • 郎卡

    清代四川大金川土司。藏族。土司莎罗奔兄子。莎罗奔死后,代主土司事。乾隆二十三年(1758),暗结革什咱头人及小金川僧格桑围攻革什咱土司官寨,并逐土司。二十七年( (1762)正式承袭土司。袭职后,屡侵

  • 雷迁

    东汉南郡潳山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陆山(今湖北荆山、南漳一带)蛮。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率族众起兵,后遭武威将军刘尚镇压,族众7千余口被徙置江夏(今湖北武昌、安陆一带)界内,后称“沔中蛮”或“槃

  • 粤喜县

    渤海王国置。一作奥喜县。为鄚颉府鄚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迁至今辽宁昌图县一带,与万安县合为一县,称柳河县(治所在今昌图县西北八面城)。

  • 华夷译语

    民族语文词书及公文汇编。共4种版本,3种成书于明代,1种成书于清代。①明太祖朱元璋敕撰。蒙古族学者火源吉编纂。洪武十五年(1382)始编,二十二年(1389)刊行。包括两部分,前者为杂字,共收844个

  • 河北西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沿宋旧名。天会七年(1129),分河北为东、西两路置。该路兵马都总管府和转运司设于真定(今河北正定),故又称真定府路。辖真定、彰德、中山3府,邢州、卫州2节镇州,洺州、浚州2防御州,

  • 罗县

    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湖南汩罗市北。楚文王(前690—前677年在位)时,徙罗子国民自枝江居此。其民为※廪君蛮或※槃瓠蛮后裔。唐武德六年(623),废。今其地多为汉民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