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辇
见“耶律和鲁斡”(1326页)。
见“耶律和鲁斡”(1326页)。
即“都播”(1814页)。
见“郭夏拉达”(1904页)。
见“蒙格”(2324页)。
蒙古宗王。一译脱脱木儿、脱脱帖木儿。孛儿只斤氏。※忽必烈弟岁哥都之子。至元十二年(1275),奉命随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西北地区。次年,乘机发动叛乱,为蒙哥子昔里吉与元将忽怜击败。寻与昔里吉复暗中勾结
古碑铭。隋开皇二年(582)立。原地址不详,1927年陕西耀县军人派兵收存,现藏该县文化馆。原未曾著录。1963年马长寿考证后收入其《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题名人数可识者63人,其中羌姓
书名。西夏大臣罗世昌撰。20卷。世昌自南院宣徽使自请罢职后,流寓龙州(今陕西省志丹县北),知国将亡,而谱撰夏国历代世次藏之。元代尚存,今不存。
古舞名。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后所作。以舞行列方正、像城廓而得名。舞者80人,刻木为面,“狗喙兽耳,以金饰之,垂线为发,画猰皮帽,舞蹈姿制,犹作羌胡状。”唐称安乐舞,声乐皆立奏之,乐府谓之“立部伎”。
唐代广西土官,岭南道澄州(治今广西上林县南)人。出身澄州豪酋之家,好读书,颇精文辞。曾任澄州无虞县(今上林县境)令,至今犹存其所写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诚洞碑》两篇碑文,内容丰富,是研究唐代该地区
苗族民间工艺。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先贴好纸样后刺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等属凸绣。平绣与湘绣同,挑花、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皆属此工艺。以凸绣最具民族特色,有立体感,较费工时。多用在衣领、袖口、
辽代皇帝陵寝。即永庆陵,简称庆陵;庆陵又为永庆陵、永兴陵、永福陵的总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辽庆州城遗址北约十公里之山麓。此山辽代名庆云山,自东迤西葬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