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尔德尼昭

额尔德尼昭

明代喀尔喀蒙古第一座喇嘛寺院。亦名光显寺。万历十五年(1587),外喀尔喀蒙古领主※阿巴岱至土默特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谒见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呈献貂皮、帐幕、币帛、牲畜等数以万计,获得瓦齐尔汗(一译斡齐赉汗)称号。归后在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附近建此寺庙,由栋科尔满珠锡里呼图克图主持开光仪式(一说由萨迦派喇嘛罗追占布主持)。阿巴岱汗卒后,其子额列克(号墨尔根汗)复建2寺2塔于该处。康熙(1662—1722)年间,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曾驻锡该寺,接受喀尔喀民众的贡献。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侵入喀尔喀,寺庙围墙遭到破坏。四十年(1701),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自北京返喀尔喀,进行修缮和扩建。此后,历代哲布尊丹巴、土谢图汗及寺庙住持又不断进行扩建,先后建62座佛殿,有可容千余名喇嘛的大殿,周围修筑92座佛塔。喇嘛数目最多时达6部(爱马克),每部200-500余名喇嘛。另外有500余座房屋,成为喀尔喀的宗教和商业中心之一。19世纪末,寺庙衰落。

猜你喜欢

  • 巴格其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充任者多为男子。无自己的神灵,不能为人治病,只能为病人举行小型祭祀活动。一般在※雅德根(大萨满)跳神时充当助手,替

  • 匹裂

    契丹语音译。“木杯”、“木瓶”之意。宋人刁约于嘉祐元年(1056)出使契丹时,曾用汉语与契丹语交杂作《北语诗》,内有“钱行三匹裂”句,自注:“匹裂,似小木罂,以木为之,加黄漆。”

  • 尖蒙靴

    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牧民冬季穿的高靿靴。靴筒高尺许,筒口呈马蹄形,靴底为密线缝制的“千层底”,靴面为牛皮,靴尖上翘2寸左右,以便于伸进马镫,沙地行走不带沙土。靴筒便于骑马和趟草地。这是牧民多年实际生活中

  • 乌鲁

    哈萨克族社会组织。又译乌露。哈语“氏族”之意。由13至15个※阿塔(包含若干七辈以下※阿吾勒)组成。其成员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以该氏族祖先名字称之。有自己的游牧地、共同墓地。内部不准通婚,同一乌鲁的人

  • 安难答

    见“阿难答”(1216页)。

  • 余庆县

    县名。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为少数民族杂居区。西晋初,分汉代且兰地置万寿县,为牂牁郡治所在地。隋以其县地扩大置牂牁县,为牂州郡治。唐划牂牁县沿江(今乌江)南岸地置建安县,仍为牂州治。乾符三年(876),以

  • 格格

    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号。满语音译,“小姐”或“从姐”、“表姐”之意。清初,国君和贝勒女的称呼无严格界线,均称为格格。如何和里所娶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女嫩哲,《满洲实录》即写作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

  • 那阳

    明万历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崖州罗活峒人。黎族。万历四十年(1612)冬十一月,与那牙、那定等人在崖州罗活、抱由诸黎峒暗中聚众置械,号召黎人武装反抗官府欺压,附近黎人闻风而动,其势益炽。其率义军先克海

  • 沙波罗

    见“始波罗”(1350页)。

  • 伊希罗卜桑丹津嘉措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三世”(6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