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桂枝

高桂枝

明代白族诗人。字树秋,号畸庵。云南大理府邓川州(今洱源县邓川)人。明末庠生。目睹世事日非,不欲进取,筑室德源山下,称之畸庵,隐居其中,筑圃莳花,啸咏自适。与太和(今大理)诗人李赓龙往来唱和。著有《畸庵草》一卷,今存《畸庵咏怀》、《挑河吟》、《雨夜闻防河》、《卫军行》、《土军行》、《诸葛寨怀古》、《德源晚步》、《慈善庙》等10余首。诗中真实反映了明末的社会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极大痛苦。如《挑河吟》云:“挑河复挑河,沙碛泪痕多。秋登未可望,筋骨已消磨。”又《卫军行》曰:“军耶民耶都应役,千家止有十家存。”诗句通俗易懂,直抒胸臆,被誉为白族明清作品中的“诗史”。

猜你喜欢

  • 启昔礼

    ?—约1232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乞失力、乞失里黑。斡剌纳儿氏。原属克烈部,为王罕部将也客扯连家奴。宋嘉泰三年(1203),闻王罕父子欲谋袭铁木真(成吉思汗),密告为备,使之幸免于难,得以取胜,因功获

  • 姚兴

    366—416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二代国君。字子略。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羌人。※姚苌长子。后秦建初元年(386),父称帝,立为太子,镇守长安。建初八年(393),父死,即位,称大将军,以尹纬为长

  • 榆溪州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立的羁縻政权。※“六府七州”之一州。位于今土拉河南。以契苾等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置,以契苾部首领车苾为刺史。隶燕然都护府。

  • 黑水军

    见“黑水州都督府”(2231页)。

  • 莫洛

    ?—1674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呼纳赫鲁。顺治七年(1650),任工部理事官。改工部主事,累迁郎中。康熙六年(1667),擢副都御史。七年,授山西、陕西总督。任内,革耗羡、整驿递

  • 仁多㖫丁

    ?—1084又作仁多嵬丁。西夏军事首领,党项族。惠宗时官居监军。性凶黠,驻巡于夏国西南边境。尝主谋与宋进行安塞之战,宋神宗募人欲生擒之,不得。大安七年(1081),率军与宋将李宪争夺南牟城,不胜。九年

  • 邕州

    古州名。唐贞观六年(632)以南晋州改置,属岭南道。治所在宣化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南郁江南岸)。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改名诚州,南汉复名邕州。宋因之,属广南西路。向为岭南一大都会及峒僚

  • 者勒蔑

    蒙古国大将。又译折里麦、哲里马。兀良哈氏。札儿赤兀歹子。居不儿罕山(肯特山)地区。自幼侍从铁木真(成吉思汗),被誉为“有福庆的伴当”(《元朝秘史》第211节)。曾相随逃避蔑儿乞人追击。南宋淳熙十六年(

  • 合剌普华

    元朝大臣。又作哈刺普华。畏兀儿人。※岳璘帖木儿第八子。幼与母居益都(今山东益都),习畏兀儿文及经史。中统三年(1262),随叔父撒吉思讨李璮有功,召入宿卫,受命至益都置广兴、商山二冶于四脚山,授商山铁

  • 嘎丁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尕旦寺,藏语称“孜苏莽嘎丁图登乃勒楞”,意为“孜苏莽之具喜佛教定胜洲”。在青海囊谦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奉宁玛派,原名“彭措热顶楞”,意为“圆满永固洲”。清顺治九年(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