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鲜于氏

鲜于氏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丁零大姓之一。初见于《汉书》。主要分布于定州(治卢奴县,今河北定县)。一说出自春秋狄国鲜虞之后。频见于十六国南北朝史籍。如东晋太元十年(385),司马鲜于乞杀翟真于行唐,后长史鲜于得又杀真子(或从弟)翟成。次年,复有鲜于乞保者,率众保曲阳西山。北魏天兴五年(402),鲜于次保“聚党常山之行唐”反魏。神䴥元年(428),定州丁零鲜于台阳、翟乔等2千余家“叛入西北”。北魏末年,五原降户鲜于修礼率众举义于定州反魏。隋唐以降仍屡见于史籍。此姓也有改为单姓鲜氏者,如成汉李寿司空鲜思明等。

猜你喜欢

  • 木雅

    古藏文文献对党项羌及西夏的泛称。藏文称“mi nyag”,汉译“弭药”,或作“木雅”。具体指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东北部的古西夏人后裔住地木雅区。详见“弭药”(1770页)。

  • 宝鬘

    见“蒙古政教史”(2340页)。

  • 仲译钦布

    藏语音译,意为“大秘书”。原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管官员。清代文献亦称毕七克齐。额设4名,六品衔,均为堪穷品级僧官。主管政府内僧官系统事宜,保管文件、档案、缮发公文、命令。职权甚大。七世达赖喇嘛始选其中

  • 异域琐谈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 布沙

    部分壮族自称。亦作“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居“干栏”,击铜鼓,崇信鸡卜,妇女穿紧身上衣,下身著百褶长裙之俗。操壮语北部方言。有黑沙人(衣饰尚黑)、白沙人(衣饰尚白)之分。明清

  • 敌烈得

    见“敌烈部”(1882页)。

  • 绥宁城

    古城名。又称绥来县南城。位于新疆玛纳斯河东岸准噶尔旧城阳巴勒噶逊附近。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城周3里5分有奇,高1.6丈。分设4门:东延旭、西巩遐、南丽端、北宁漠。与※康吉城南北相对,互相雄峙。

  • 曼宗德庆巴·洛桑旦增坚参

    1757—?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森格雄地方。从格西喜饶旦增受戒出家。10岁以夏茸身份入隆务大寺经院学习。20岁从江龙赤干受近圆戒。曾任时轮经院教长,密宗学院法台,整修密宗佛殿。嘉庆十四年(

  • 朗达磨

    参见“达磨赞普”(736页)。

  • 熟户

    宋代汉族对党项族部落族帐人户的称谓。与生户相对。一作属户。指唐代后期开始内迁并散居于今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等地靠近汉族聚居地区,或入居州城与汉族杂居,从事农业、手工业的党项羌人。有的党项贵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