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白族学者。号敬庵。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人。弘治二年(1489)中举人,官至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县)通判,为官以精明惠爱见称。致仕后,归故里40余年,闭户研读经史,手不释卷,颇受乡人爱戴,寿百
书名。清钟元棣修,张隽、邢定纶纂。成书于宣统年间(1909—1911),民国三年(1914)铅印本。共22卷,门类设置仿《琼州府志》,依次辑录舆地、建置、经政、海防、黎防、职官、选举、宦绩、人物、艺文
或称内姓。鲜卑始祖拓跋力微时(220—277)或其前后,外部落诸姓内入者。拓跋部在战胜或兼并外部落之后,外部诸族就可能成为内姓,即其部落集团新成员。据《魏书·官氏志》载,内入诸姓有75姓(一说68姓)
中国古代内地政权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和平政策。初见于春秋。春秋时期,晋、秦、齐、楚等大国互相争霸,并不断与北方戎、狄等民族发生激烈冲突,矛盾纵横交错,相互制约。晋悼公四年(前569),山戎(《逸周书》
见“林丹汗”(1292页)。
参见“老龙票”(687页)。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咸丰十一年(1861),为那曲头人,同年任堪穷。次年,卷入掌办商上事务热振活佛被废事件。同治五年(1866),被授予堪穷钦哇头衔,兼大喇嘛称号。十年(1871),任基巧堪布。
见“孟父房”(1557页)。
见“拓跋嗣”(1358页)。
古地名。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淮河中。北魏太和十九年(南朝齐建武二年,495),魏军攻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不克,筑城于此洲上,又于淮水南北两岸夹筑二城,树栅水中,以断齐援兵之路。正始四年(梁天监六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