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孔子

孔子

【生卒】: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孤而贫贱。及长,好学习礼,曾任委吏,乘田等管理财务、畜牧的卑职。后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中年时,离鲁至齐,后又返鲁。年五十,仕鲁为中都宰、升任司空、司寇,摄行相事。后又周游宋、卫、陈、蔡、曹、郑、齐、楚等国。晚年返鲁,致力于教育事业,相传弟子先后有三千人。同时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鲁史《春秋》。提倡“仁”的学说,主张以“礼”作为行为规范。政治上反对苛政而维护贵族统治秩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其学说的主要资料。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名丘,字仲尼。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曾任委吏、乘田、中都宰,鲁定公时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传曾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定鲁史《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儒家学派创始者,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今存《论语》,为研究其思想学说之资料。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名丘,字仲尼。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曾任委吏、乘田、中都宰,鲁定公时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传曾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定鲁史《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儒家学派创始者,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今存《论语》,为研究其思想学说之资料。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名丘,字仲尼。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曾任委吏、乘田、中都宰,鲁定公时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传曾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定鲁史《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儒家学派创始者,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今存《论语》,为研究其思想学说之资料。


猜你喜欢

  • 蒙承贵

    广西抚水州蛮人。大中祥符间,抚水蛮众数攻宜州、融州界,诏遣潭州都监季守睿代董元己(原知宜州)招抚,蛮众力拒,继续扰边。诏以曹克明为宜、融诸州都巡检安抚使,以又内殿崇班王文庆等为都监,率潭州兵五千前往,

  • 博斌

    【生卒】:?—1797【介绍】:清满洲镶黄旗人,达呼哩氏。原为黑龙江兵丁,乾隆间从攻金川,积功至二等侍卫。旋从福康安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事。官至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 李璘

    瀛州河间(今属河北)人。乾德元年(963),隶殿前散祗候,杀死陈友,自陈为父报仇,鞫讯得实,为太祖所重,释放。

  • 闵本

    【介绍】:元河内人,字宗先。初荐为礼部令史,辟为御史台掾,平反冤狱,甚有声。官至集贤侍讲学士,明军迫京师,自缢死。

  • 钱能

    梁芳党人。宪宗时,镇云南。恣横。多行不法事。召回,任南京守备。久之卒。【介绍】:明宦官。梁芳党,宪宗时镇云南,恣纵骄横为诸镇监之冠。曾向干崖孟密诸土司索宝货,所派人员至逼淫妇女。事发,帝宥能而致其党九

  • 黄齐贤

    【介绍】:清浙江嘉兴人,字敬思。有《孝史类编》。

  • 相世芳

    【介绍】:明山西安邑人。正德九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沉毅质直,不苟言笑;博极群书,诗文雄迈。嘉靖三年廷议大礼,世芳抗疏直谏,略无避讳。谪戍延安,凡十三年。隆庆初追赠太常寺少卿。

  • 完颜按答海

    【生卒】:1108—1174【介绍】:金宗室,又名阿鲁绾。完颜宗雄子。熙宗时,授世袭猛安。海陵王时,累官广宁尹。世宗即位,授劝农使。

  • 兀爱

    【介绍】:元高丽王族,王綧之子。世祖至元十八年,袭兄职为高丽军民总管、东征左副都元帅。二十四年,从征乃颜。后复从讨叛党塔不歹、合丹,战于黑龙江、高丽等地。二十九年,改东征左副都元帅府,立总管高丽女直汉

  • 傅玄

    【生卒】: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人。魏扶风太守傅干子。初仕举秀才为州郎中。入晋,为散骑常侍。上疏建议广开用人之路,招举有才学之人;减轻屯田民的赋税,修缮水利设施;做好威抚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