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孙奭

孙奭

【生卒】:962—1033

【介绍】:

宋博州博平人,徙居郓州须城,字宗古。太宗端拱二年“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历国子监直讲、工部郎中,擢图阁待制,力谏真宗迎天书、祀汾阴事,出知密、兖等州。仁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再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乐记图》、《五服制度》等。


【生卒】:962——1033

字宗古,祖籍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人,徙居须城。“九经”及第。太宗朝,累官国子监直讲。真宗朝,初为诸王府侍读。未尝阿附取悦。累迁龙图阁待制,多次劝阻真宗祀汾阴。仁宗朝,召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累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每讲论历朝乱亡,反复规劝。请老,以恭谢恩授礼部尚书,后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左仆射,谥宣。著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及《崇祀录》。


【生卒】:962—1033

【介绍】:

宋博州博平人,徙居郓州须城,字宗古。太宗端拱二年“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历国子监直讲、工部郎中,擢图阁待制,力谏真宗迎天书、祀汾阴事,出知密、兖等州。仁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再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乐记图》、《五服制度》等。


【生卒】:962——1033

字宗古,祖籍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人,徙居须城。“九经”及第。太宗朝,累官国子监直讲。真宗朝,初为诸王府侍读。未尝阿附取悦。累迁龙图阁待制,多次劝阻真宗祀汾阴。仁宗朝,召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累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每讲论历朝乱亡,反复规劝。请老,以恭谢恩授礼部尚书,后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左仆射,谥宣。著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及《崇祀录》。


【生卒】:962—1033

【介绍】:

宋博州博平人,徙居郓州须城,字宗古。太宗端拱二年“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历国子监直讲、工部郎中,擢图阁待制,力谏真宗迎天书、祀汾阴事,出知密、兖等州。仁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再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乐记图》、《五服制度》等。


猜你喜欢

  • 丁彦臣

    【生卒】:1829—1873【介绍】:清浙江归安人,字筱农。年三十,投山东军,督军粮有功。同治年间,河决郓城,复从筑堤,以功叙道员衔。官终署山东督粮道。

  • 顾维

    【介绍】:清浙江吴兴人,字师王。工画人像,大者更能传神。时人赞称“不愧虎头(晋顾恺之)之后”。

  • 钟离权

    【介绍】:唐咸阳人,号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相传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与吕洞宾同时。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 卫殇公

    【生卒】:?—前547【介绍】: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剽,一名秋。定公弟。献公叔。孙林父、甯殖逐献公,卫人立剽为君。孙林父,甯殖相之。后大夫甯喜与献公勾结,殇公被杀。在位十二年。谥殇。

  • 韩安国

    【生卒】:?—前127字长孺,西汉梁国成安(今河南临汝)人。初为梁孝王中大夫,吴楚七国之乱时,被任为将,击退吴兵,由此名显于时。梁王骄,景帝疑忌,他劝梁王谢罪,为景帝与窦太后所器重。武帝时任御史大夫,

  • 文柟

    【生卒】:1596—1667【介绍】: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曲辕,号溉庵,一号慨庵。文从简子。诸生。工诗书,画山水一禀祖法。明亡后奉亲隐居寒山,耕樵以终。大江以南称其为文章节义之士。私谥端文先生。有《

  • 田凤

    【介绍】:东汉京兆人,字季宗。为尚书郎,容姿俊美。每入奏事,灵帝辄目送之。嘉其风仪,题字于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

  • 张履祥

    【生卒】:1611——1674字考夫,浙江桐乡人。世居杨园,学者称为杨园先生。明朝诸生。从学于山阴刘宗周。认为人须有恒业,学者须从事经营,经营以农业为先,这样有利于立廉耻,兴礼让,正人心,隆世道。亲耕

  • 封熙

    静子。初为奉朝请。迁给事中,迎柔然主婆罗门于凉州。除镇远将军,河阴令。卒。

  • 李溶

    【生卒】:?—840【介绍】:唐宗室。穆宗第八子。封安王。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及仇士良立武宗,溶被擿以尝欲为太子事,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