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字。姓李名耳。见周衰,隐遁西游,不知所终。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七:“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后以“爱吾庐”作为喜爱自己的庐舍或隐居生活的典故。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
辀,车辕。《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后以“挟车辀”形容勇武有力。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辀。”
【介绍】:白居易《秦中吟十首》的第二首,一作《无名税》,虽蕴籍含蓄,然不如现题犀利鲜明。本诗反映了沉重的赋税,额外的剥削,使百姓几陷绝境,“幼者形不散,老者体无温”。作者不仅把讽刺矛头指向枉法买恩邀宠
方积六、吴冬秀编撰。中华书局1992年7月初版。本索引系据唐五代笔记小说47种、宋人撰记载唐五代事迹笔记2种、总集3种共计52种编制而成,以姓名或常用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字、号、绰号、小名、行第、封
本为木名,即棠梨。《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召公巡行,决狱治政于甘棠树下,上下称善。民人思召公之政,作《甘棠》诗以咏之。后遂用为歌颂循吏德政之典。张九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无复
清文昭编。见《广唐贤三昧集》。
【生卒】:844?~868【介绍】: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性聪敏,姿色倾国,才思敏捷。好读书,善属文。年十五,补阙李亿纳为妾,后遣其出家长安咸宜观为道士。好交游,与温庭筠、李郢等甚
相传汉代司马相如离蜀赴京都长安求仕,曾在成都北升仙桥桥柱上题字曰:“不乘驷马高车,不复过此桥!”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后因以“题桥”为咏立志建立功业,求取仕宦通达之典。杜荀鹤《遣怀》:“题桥每念
【介绍】:张继作,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刘展之乱平定以后。阊门,即吴门,苏州城门之一。诗写刘展之乱给江南人民造成的耕夫从军、田畴荒芜、四野凋敝、人烟寥落等不幸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伤和愤激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