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诗人。郡望清河(今属河北),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时进士及第,初授山阴尉。二十三年(735),登牧宰科,授许昌县令。开元末、天宝
汉语声调之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其他三声皆为仄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讲求平仄是我国诗、词、曲等文学体裁较重要的特
亦称“正对”。格律诗对仗的一种形式。指一联的上下两句中在相同的位置所使用的词语尽管所指非为一事,但它们属于同一事物类属,且意义相同或相反、相对。如“天”对“地”、“日”对“月”等。参见“六对”。
悬头于梁,以防瞌睡。形容苦学。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参见“悬头屋梁”。
指相貌。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众中见毛骨,犹是麒麟儿。”
【介绍】:唐代高僧。南梁(治今陕西汉中)人。生卒年不详。大历二年(767)住衡山云峰寺。五年(770)至五台山佛光寺。后居竹林寺。与清江友善。《全唐诗》存诗三首,《全唐诗补编》补二首。事迹见《宋高僧传
【介绍】:唐末五代诗人。字益之。连州(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少隐连州静福山。后梁初赴汴应举,龙德二年(922)中进士。旋归岭南,入南汉刘幕,授永州团练判官,进副使,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因谏忤刘,
《庄子·外物》篇讲人若过于忧虑、痛苦就会导致心火上升。韩愈《次邓州界》:“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
见“换柱对”。
①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一般为石造,柱身雕有花纹。陈元光《太母魏氏半径题石》:“华表瑶池冥,清漳玉树枝。”②吟咏久别之人或归隐之士。司空曙《送曲山人之衡州》:“千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