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的一种。如白居易《游紫霄宫》:“水洗尘埃道味尝,甘于名利两相忘。心怀六洞丹霞客,各诵三清紫府章。早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据宋桑世昌《回文类聚》卷一载,原
艾蒿。蒿类植物的一种,有臭味,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杜甫《种莴苣》:“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喻科举中第。和凝《小重山》词:“正是神京烂漫时,群仙初折得,郤诜枝。”参见“郤诜”。
【介绍】:肃宗时人。潞城县令周混之妻。卒后月余,忽还家告以冥间之事,并作诗数首留赠家中亲人。《全唐诗》收其鬼诗4首。
【介绍】:唐宗室,约生活于贞元、元和年间。余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介绍】:杜甫作。一百五日,即寒食节,指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在清明前二日。至德二载(757)寒食,杜甫陷贼长安,对月思家而作此诗。造语新奇,布局严整。吴瞻泰曰:“结用牛女,彼此双绾,用秋期倒应寒食,布局
【介绍】:曹唐《仙子洞中有怀刘、阮》颔联。此诗咏东汉人刘晨、阮肇游天台山遇仙女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二句写仙女思刘、阮情景。仙境之春虽在,但人归后,春色寂寥,令人难耐;向往人间,但仙凡迥隔
桥名。在润州丹徒(今属江苏)城南。晋元帝子司马裒镇守广陵,自水路运粮,因水涸奏请立埭,朝廷于丁卯日制可,后人造桥,因名。许浑有《夜归丁卯桥村舍》诗。
【生卒】:920~990【介绍】:俗姓邓,温州(今属浙江)人。吴越禅僧。少小出家,师天台德韶得法。初住富阳净福院,后迁杭州龙册寺。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圆寂于秀州灵光寺净土院,享年71。《全唐诗补编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约作于宣宗大中元年(847)秋桂州幕府时。诗人用汉武帝事影射讽刺中晚唐时皇帝个个服食求仙、妄图长生的愚妄。前半写仙境寒冷萧瑟,仙人仙药皆虚幻渺茫;然后从“海上”过渡到人间,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