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杂诗三首

杂诗三首

【介绍】:

①(全)沈佺期作。一本连《春闺》作《杂诗四首》。《文选》卷二九《杂诗》下注云:“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当为佺期早年所作。三首都是写征人远戍、闺妇怨情的。第三首“闻道黄龙戍”最为出色,委曲宛转地写出了闺中少妇和远戍良人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首联揭示闺怨之由,中二联着力写两地相思,凄婉缠绵,含情无限。尾联设问,点明主旨,表达了人们祈望和平团聚的心愿。前后照应,含蕴不尽。被誉为“千古闺情绝唱”(顾安《唐律消夏录》)。②(全)王维作。三首诗集中表现了游子思乡之情。第一首写妻子对远在江南游子的思念。第二首写游子询问家乡之事。第三首作思妇盼归之言。其中第二首游子独问家中梅花开后之事,不仅写出了游子对家中诸事的关心,更写出了游子对时间的敏锐感受。三首均为短韵,看似信手拈来,不饰雕华,却含丰富情意。诚如赵殿成所言:“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王右丞集笺注》卷一三)

猜你喜欢

  • 灵岩山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木渎镇附近。因山多奇石,状似灵芝,故名。又因山石深紫,可制砚,又名砚石山。山怪石罗列,松林遍布,殿宇雄伟,风景秀丽。向有“吴中第一峰”美誉。春秋时越王献西施,吴王夫差于此山建馆娃宫,

  • 双台

    指东汉高士严光隐居时的钓鱼台。在今浙江富阳富春山山腰,有东西二台,相传严光曾在此垂钓隐居。方干《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林中夜半双台月,洲上春深九里花。”原注:“严光钓台渚有东西台。”

  • 馆娃宫怀古

    【介绍】:皮日休作。馆娃宫是春秋时吴王夫差为美女西施所建的宫殿,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越王进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于是夫差沉湎声色,荒于政事,终于被越所灭。此咏怀古迹之作,抒发古今国家兴亡之感。

  • 杜臆增校

    曹树铭增校。凡十一卷。此书乃曹氏以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据林非闻抄本所引王嗣奭《杜臆》,与1963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杜臆》(以王孙旦抄本为底本)逐题校对,从其异同,考证二者之

  • 兰台风

    指楚地之风。语本《文选·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李贺《罗浮山父与葛篇》:“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

  • 朝庭

    朋友。王梵志《世间慵懒人》:“朝庭数十人,平章共博戏。”又《朝庭来相过》:“朝庭来相过,设食因杯酌。”

  • 容容

    飞扬飘动貌。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

  • 杨朱泣岐

    《荀子·王霸》载:杨朱曾因认为在岔道口迈错半步,走错方向,需要走去千里之遥才能觉悟而哭泣。后因以“杨朱泣岐”、“杨朱泣”、“杨朱泪”为感伤人生坎坷、担心误入岐途之典,或咏临岐离别的感伤情绪。沈佺期《送

  • 员相

    【生卒】:?—661【介绍】:唐代高僧。蜀(今四川)人。七岁出家,博综内外,善文章,时称奇童。龙朔元年(661)卒于成都法聚寺。弟子集其文集为三十余卷。作品已佚。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二九。

  • 惟陈言之务去

    文学主张。这是韩愈提出的主张。在《答李翊书》中,他自叙学习经历时说:“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意为:当把心中所想写出来时,想力求去掉“陈言”,真困难啊!“陈言”指词句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