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端

李端

【生卒】:?—785?

【介绍】:

字正己,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五年(770)进士,曾官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旧唐书·卢简辞传》称:“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全唐诗》存诗3卷。

【生卒】:约737—约784

【介绍】:

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排行二。李虞仲父。生年一说为天宝二年(743),误。少居洛阳,好尚神仙之术,曾至嵩山学道。年十五以文章自负。安史之乱中避地居庐山。大历初在长安,与皇甫冉卢纶等交往唱和。三年(768)应试落第。五年(770)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在京期间,与钱起司空曙、卢纶等出入权贵之门,文咏酬和,驰名于世,号大历十才子。曾于驸马郭暧席上即席赋诗,压倒众人,时称妙绝。十四年(779)和建中元年(780)居长安。建中三年(782)在凤翔节度使幕。后卧疾江南,为临川尉,授杭州司马,约兴元元年(784)卒。世称李司马。工诗,为大历十才子较杰出者。才思敏捷,古近体兼长,尤工律诗。所作有送别纪行、酬和赠寄、感事书志、怀古咏物、边塞从军等。大多如《江上逢司空曙》、《溪行逢雨与柳中庸》、《瘦马行》等,写怀才不遇、惜友怀乡之哀愁及登临游赏、学仙慕隐之情怀。《宿石涧店闻妇人哭》、《代村中老人答》、《杂歌》、《关山月》等,则感慨战乱,指斥时弊,同情妇女、老人和战士的不幸。《胡腾儿》、《赠康洽》写少数民族形象,哀叹河西等地的沦陷,为大历诗坛所少见。《巫山高》与皇甫冉同题作品均为中唐写景佳作。《鸣筝》等也是传世名篇。在十才子中题材较丰富,反映现实的作品较多较广。其诗“任胸多疏,七字俊语亮节,开口欲佳”(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风格清疏俊放。佳者可追踪李白杜甫王维。《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端诗集》三卷。传世版本不一。《全唐诗》存诗三卷,《全唐诗补编》补断句四句。事迹见《旧唐书·李虞仲传》、《新唐书·卢纶传》附传、《唐才子传校笺》卷四。乔长阜有《李端生平考述》。

猜你喜欢

  • 向若

    假若,假使。皇甫曾《遇风雨作》:“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 发硎

    刀剑等刚从砺石上磨出来。语本《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后比喻有才者初显才能。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 鸡鸣寺

    在江苏省南京城北鸡鸣山东麓、玄武湖畔。南京著名古寺之一。原为三国吴宫后苑,东晋为廷尉署,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此创同泰寺,寺内原有高达七层之大佛阁和九层宝塔,大小殿堂十余所,规模居“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侯

  • 郾城

    县名。即今河南省郾城县。韩愈《过襄城》:“郾城辞罢过襄城,颍水嵩山刮眼明。”

  • 于武陵

    【介绍】:京兆杜曲(今陕西长安县南)人。宣宗大中间(847~859)进士。曾漫游商洛、巴蜀、吴楚等地。多与隐者、山僧、道士交游。其诗以五律见长,多羁旅题咏、送别寄赠之作。张为《诗人主客图》以武陵为“清

  • 云阳

    ①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李白《代寄情楚词体》:“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沉沉。”②古县名。(1)指今江苏省丹阳县。武元衡《送陆书记还吴》:“我行经此路,京口向云阳。”(2)汉县名,属左冯翊,故地即秦云

  • 胡朝宗

    【介绍】:见胡君防。

  • 句脚

    指诗句的最末一个字。是一句的脚节。启功《诗文声律论稿》六:“庚处虽是馀下的半节,但它是句脚,同时也是押韵的地方。在律诗中,AC句脚(指“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声无韵,BD句脚(指“仄

  • 月色遍秋露,竹声兼夜泉

    【介绍】:李嶷《林园秋夜作》诗句。二句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描写林园秋夜之美。摹声绘形,真切自然,充分表达了诗人夜卧林园时赏心惬意的心情。

  • 种桃核

    旧题汉班固《汉武帝内传》载,武帝与西王母相会,西王母以仙桃赠武帝,武帝食桃而留其核,欲种之,西王母谓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国土薄,种之不生。后因用“种桃核”以咏仙迹。皇甫冉《祭张公洞二首》之二:“何时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