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长吉文集

李长吉文集

李贺撰。南宋中期成都眉山地区刻本,通称“宋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四卷,无外集。与通行的王琦本比较,本集四卷,篇数相同,均为219篇,而编次和篇名则略有差异。蜀刻本前有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已半残,可见杜牧所序确为四卷本。蜀刻本直承唐本,当与李贺诗集之原貌相去不远。宋版李贺诗集有一卷本、四卷本、五卷本三种,一卷本显非足本,五卷本之外集一卷,当为李贺逸诗,如蜀刻本之四卷本当为李贺本集。今有北京图书馆藏本,钤有元代“翰林国史院官书”大印,又有“刘体仁印”、“公恿”、“颍川镏考功藏书印”三印,可证此书当为清初刘体仁家所藏。已刊入《续古逸丛书》中,1994年又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内。傅增湘谓此本曰:“余曾校过,佳字无多。”但如卷四《新夏歌》“三月摇漾入河道”之“摇漾”,他本或作“摇杨”,或作“摇扬”,而蜀刻本作“摇漾”可作为考订此处应作何字为长的佐证。蜀刻本的主要价值,当在于它更接近于李贺诗集的原貌。

猜你喜欢

  • 骑青竹

    ①指地方官吏施行仁政,受民爱戴。杜甫《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参见“骑竹②”。②相传东汉费长房随从仙人学道术,道术快成时想回家,仙人让他骑着竹杖回去,回家后竹

  • 喜欢

    欢乐,高兴。白居易《酬郑二司录与李六郎中寒食日相过同宴见赠》:“相对喜欢还怅望,同年只有此三人。”

  • 唐律清丽集

    一作《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清徐曰琏、沈士骏编。曰琏,字商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士骏,字文声,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均生活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唐律清丽集》六卷。专选唐人五言长律200余首,详初盛

  • 宝月

    【介绍】:南朝齐时僧人。《全唐诗》误收其《行路难》诗1首,系于唐僧宝月名下。

  • 严氏子

    【介绍】:名字不详。阆州(今四川阆中)人。大历末上书请复李叔明本姓,不许,更置以法。余无考。《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2句。

  • 缑岭

    即缑氏山。崔湜《寄天台司马先生》:“何年缑岭上,一谢洛阳城。”卢纶《和马郎中画鹤赞》:“君以为真,相期缑岭。”参见“缑氏”。

  • 唐宋律诗选释

    刘树勋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初版。本书选释唐宋两代著名诗人33家的五、七言律诗81首,其中唐代23家55首。每诗采用讲解形式,侧重于作品的艺术分析,深入浅出,简明可读。

  • 王彦威

    【生卒】:?—845【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子美。太原(今属山西)人。少孤贫。元和中明经及第,补太常寺检讨官。献《元和新礼》三十卷,授太常博士。累迁司封郎中、弘文馆学士。大和五年(831)授谏议大夫。

  • 太平广记

    总集。宋李昉等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李昉等二十六人,奉诏编纂此书,次年编成,故名《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采录汉代至宋初野史、笔记、小说及道经、释典等,共四百七十余种,按题材分为

  • 平地风波

    语出杜荀鹤《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之二:“只怕马当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风波。”本谓突然发生的波涛。后多用以指突然的事件或变故。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人间平地风波起,歹笑於陵噉嘈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