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衣
戴在耳朵上御寒的套子。李廓《送振武将军》:“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戴在耳朵上御寒的套子。李廓《送振武将军》:“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三国魏曹操有计谋,有一次行军中,军中无水,将士干渴,曹操假说前方有一片梅林,以缓解将士的口渴之苦。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或以“遥止渴”为咏梅之典。李峤《梅》:“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李中华、于方主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50万字。本书从《全唐诗》中选出重要诗家121人,诗作名篇405首,以讲故事的形式予以解说、介绍。内容主要依据诗歌本身所含记事成分或其创作、流传
船头。古代常在船头上画上鹢鸟,故称。亦泛指船只。杜牧《送容州唐中丞赴镇》:“鹢首冲泷浪,犀渠拂岭云。”
【介绍】:贞元十一年(795)进士,余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汉王充《论衡·书虚》:“传书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
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古制:天子于每年正月藉田,亲扶耒耜,来回推三次,以示劝农。见《礼记·月令》。王棨《省题诗二十一首·农祥晨正》:“千亩功将起,三推礼欲申。”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载,西域胡僧法兰博闻多识,曾指出昆明池灰的来历。后因以“胡僧识”作博闻识异之典。杜甫《海棕行》:“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参见“昆明劫灰”。
楚王曾游于云梦,有狂兕逐车依轮,王亲引弓而射,射杀一兕。见《战国策·楚策一》。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八:“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介绍】:郑遨作。这是一首悯农诗。前两句反映稻米乃农夫终年辛勤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一粒饭”与“几滴血”相对,有效展示了劳动者的辛苦。后两句转写社会上的另一类人——权贵豪富,他们终日不必劳作,却不劳而获
【介绍】:罗隐作。此诗借黄河的混浊弯曲而通天的特点影射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奸臣的以曲求通。“高祖”句用汉高祖与功臣剖符作誓事(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仙人”句用汉武帝令张骞乘槎穷河源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