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戚,春秋卫国人。宁戚想见齐桓公,但因穷困无以进见,因而为商旅。他拉着牛车在城外等待机会。一天桓公出城迎客,宁戚在车下喂牛,敲着牛角大声唱歌,桓公听了很惊奇,认为他不平常,把他带进宫去。见《淮南子·道
【介绍】:失其姓名,生平无考。晚唐时使华。《全唐诗》存其与贾岛《过海联句》1首。
【介绍】: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在成都作。李白、杜甫交谊甚厚,自天宝四载(745)于山东分手后,至此已十五、六年未见面。故诗以“不见”命题。李白坐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遇赦东归。此后三年
指晋代王献之。献之字子敬,为王羲之之子,为人高迈不羁,年轻时就享有盛名,风流倜傥,为一时之冠。见《晋书·王献之传》。后用以称美人有风度。张南史《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神清王子敬,气逐马相如。”
见“三尺②”。
足迹相接。喻继承前人的事业。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见“肘后方”。
【生卒】:?—约658【介绍】:唐代文学家。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人。父萧珣,隋迁州刺史、梁国公。钧博学有才望。贞观中,累官中书舍人,甚为房玄龄、魏徽所重。永徽二年(651),迁谏议大夫,兼弘文馆
朋友。王梵志《世间慵懒人》:“朝庭数十人,平章共博戏。”又《朝庭来相过》:“朝庭来相过,设食因杯酌。”
莱芜,指东汉范冉,因其桓帝时曾官莱芜长,故称。史载范冉授莱芜长,因母丧而不到官,家贫,有时无粮作炊,时人有:“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之谣。见《后汉书·范冉传》。后因以“莱芜釜”谓人能以清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