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日本,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割台的斗争浪潮。各界人士以罢市、发布檄文、通电、上书等方式表示强烈抗议。台湾人民更是“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清政府却不顾人民的意愿,一意孤行,派李经方(李鸿章之子)于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与日本签订交割台湾证书。而在此前四天, 日本侵略军已从基隆以东五十里的澳底登陆,清政府命令台湾文武官员内渡, 日军不日即陷基隆、台北。台湾巡抚唐景崧遵旨内渡厦门。帮办台湾军务、台南守将刘永福,在爱国军民的拥护下领导抗战。他集众订立盟约,提出“众人一心,兵民一气,不计生死”的口号,与蜂拥而起的民众武装义勇军团结配合,共同战斗。义勇军以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部最为著名。他们先是在台湾北部的新竹一带屡挫日军,后因粮械不济失利,姜绍祖在战斗中被俘牺牲。吴汤兴、徐骧等率部南撤,在苗栗一带奋勇拒敌后,与刘永福所派前来接应的吴彭年部黑旗军,一道退守大甲溪。后在刘永福亲军七星队的增援下,在台湾中部重镇彰化与日军激战,给敌人以重创,吴汤兴、吴彭年及七星队大多数战士壮烈牺牲,彰化失守。接着,爱国军民艰苦御守嘉义,台南。在危急的形势下,刘永福弃军内渡,徐骧力战阵亡。10月21日(九月四日)台南失陷。日军自澳底登陆至此时侵占全台,历时五个月之久,投入兵力五万余,伤亡及疲病遣返者共达三万余。号称最精锐的日本近卫师团,被消灭了将近一半,师团长、亲王北白川能久中将、旅团长山根信成也先后重伤毙命。此后五十年间,台湾人民不断进行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猜你喜欢

  •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英国趁中国被瓜分之机,以保卫香港为由,要求展拓界址,另租新地,强迫清政府于6月9日(四月二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乐纳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主要

  • 雁门之围

    隋朝与突厥之间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巡行北塞,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图截击。始毕可汗父启民可汗(已死)之妻乃隋宗室女义成公主,故遣使告密,炀帝一行驰入雁门(今山西

  • 襄樊战役

    宋元间重要战役之一。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夹汉水对峙,为南宋阻挡蒙古军出汉入江东下之战略重镇。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京湖制置使李曾伯部署高达等率部进驻襄樊,重整备御,组织军民顽强抗击来犯之敌。

  • 康熙治河

    康熙帝时对黄河的修治。顺治以来,黄河屡次泛滥成灾,淮河、运河受其影响,也随之梗塞不通。治理黄河并兼治淮河、运河,遂成为不可稍缓的任务。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即用靳辅为河道总督负责治河。靳

  • 皮室军

    辽禁军精锐部队。皮室,契丹语,意为金刚,取其坚强之意。分为左、右、南、北、中五军。为辽军主力。

  • 宗社党

    辛亥革命期间清朝皇族亲贵成立的反动组织。1912年1月正当南北议和、清朝即将覆灭之际,以皇族亲贵中的少壮派良弼、溥伟、铁良等为核心组成宗社党,妄图凭借皇族亲贵的力量作垂死挣扎,抗拒革命,反对清帝退位,

  • 李福协定

    见“中法简明条约”。

  • 两河山水寨

    北宋南宋之际河北(治今河北大名)、河东(治今山西太原)两路民间抗金义军据点的统称。以农民为主力,并有宋朝部分将士官吏参加。多占据太行山、黄河等有利地形,构筑寨栅,组织抗金武装。最盛时总人数达百万以上,

  • 高密事件

    清末山东高密农民阻止德国修筑铁路被镇压事件。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德国逼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取得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并可开采铁路沿线三十里以内矿产的特权。翌年德国强占土地房产,开工修路,破坏

  • 两税法

    唐代后期开始实施的赋税制度。唐代中叶均田制破坏,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租庸调法已不适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采纳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办法是: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仅存户税和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