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冠县起义

冠县起义

义和团最早的反洋教武装斗争。梨园屯位于山东冠县北部直鲁交界处,从1869年(同治八年)法国在此设立教堂始,当地群众反洋教斗争即未曾间断。1886年(光绪十二年)起,以阎书勤为首的“十八魁” (人们对首先参加斗争的阎书勤等十八人的称呼)反对法国教士拆玉皇庙,修建教堂,进行武装护庙斗争十余年,后来又联合直隶威县沙柳寨人赵三多进行斗争。赵三多是直、鲁、豫三省交界闻名的梅花拳首领,广招徒众,以“患难相扶”、“反对洋教”相号召,声威日壮。“十八魁”便由红拳改习梅花拳。活跃在直隶威县、曲周、永年、平乡、邯郸、临清等地的梅花拳首领姚文起、朱九斌、刘化龙等与赵三多、阎书勤联合起来。赵三多把这九支梅花拳改为“义和拳”,策动起义。1896年4月2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日)义和拳在梨园屯亮拳比武,各路拳民三千余人连续亮拳三天,声势浩大,护卫教堂的清军不敢阻拦。山东巡抚张汝梅派冠县令曹倜招抚拳民。赵三多妥协,同意解散拳民。但以十八魁为首的拳民仍坚持斗争,张汝梅派清军弹压,并电请直隶总督裕禄会剿。清军护教抑拳的行径,使赵三多重新振作,并与十八魁重新会合。1898年10月(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义和拳在冠县,蒋家庄(今河北威县)起义,揭出“助清灭洋”旗帜,首攻冠县、临清交界两教堂获胜,然后北上邱县,队伍扩大到五、六百人。张汝梅、裕禄派兵追缉,义和拳则兵分两路,在直东交界和直隶中南部地区坚持斗争。在沙柳寨与清军激战,伤亡二十余人,赵三多突围北上。此后官府为梨园屯教会重修教堂、抚恤教民,阎书勤、高元祥则率队打回梨园屯,压倒洋教势力。蒋家庄梨园屯起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先声。

猜你喜欢

  • 号军起义

    咸丰同治年间贵州白莲教的支派灯花教组织的农民起义,故又名“教军起义”。各号军用不同颜色的头巾、号褂和旗帜,分别自称黄号、白号或红号,其中以白号为主。号军以贵州东北部为根据地,主要活动在铜仁、石阡、思南

  • 上海小刀会起义

    1853—1855年(咸丰三至五年)间上海人民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起义。小刀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秘密团体,系天地会的支派。上海小刀会创始于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首领为刘丽川和

  • 任子

    秦汉时代选拔和任用官吏的制度之一。担任二千石以上职务的官僚,任职到一定年限后,可保举子弟一人为官吏。功劳卓著的文官武将和皇亲国戚,也有保举子弟二人或二人以上为官的权力。因其保举任官的对象都是其兄弟子侄

  • 仙人关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又称杀金坪战役。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十一月, 金兀术(完颜宗弼)攻陷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次年与撒离合(完颜杲)及伪齐刘夔合步骑十万,南向进攻川蜀,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

  • 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 系指杨业及其投身于抗辽、抗西夏事业的子孙们。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初为北汉名将,赐姓刘,在抗辽抗宋战争中屡建功勋,号称“无敌”。北汉亡,归宋,复姓杨。任为右领军卫

  • 赵丑厮、郭菩萨起义

    元朝中期河南农民起义。首领赵丑厮、郭菩萨,河南息州(今河南息县)人。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六月,赵丑厮、郭菩萨宣传弥勒佛当有天下,号召人民起义。朝廷闻报,命宗正府、刑部、枢密院、御史台及河南行省官

  • 秦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的刑法。商鞅变法时,把李悝在魏国制定的《法经》移植到秦国,改称《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国有关的法律条文,对秦法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一套更加严密

  • 苏武牧羊

    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苏武,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遇匈奴内乱,被单于扣留。匈奴软硬兼施欲迫使苏武投降,苏武不屈服,被迁徙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匈奴声称待公羊产子方使苏武归

  • 孔甲乱夏

    孔甲是夏朝后期的一个王,夏朝从孔甲时起,因统治阶级的腐朽而开始走向衰亡。《史记·夏本纪》说: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传说孔甲命人驯龙,龙死而食其肉,觉其味美,复使人求之

  •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