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战国时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政治改革。商鞅将魏国李悝的《法经》带到秦国,改法为律,作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一说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商鞅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令民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在什伍内实行连坐法;规定一户有两个丁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收赋税;奖励军功,禁止私斗。立军功者,各按功劳大小受赏爵;为私斗者,各按犯罪轻重受刑罚;重本抑末。努力从事本业(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可以免除徭役;从事末利(商贾与手工业)及懈怠而贫者,连同妻子没入官府为奴婢;废除贵族特权,宗室若无军功,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按军功重新规定尊卑爵秩等级,各依等级占有田宅臣妾。秦国实行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等强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自栎阳(今陕西临潼北)徙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商鞅又实行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归并诸小乡邑聚(村落),聚集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掌管全县政事,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秦本记》作四十一县, 《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开辟阡陌封疆,即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各人所占土地面积规定赋税;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制。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猜你喜欢

  • 壬午内禅

    南宋高宗赵构传位孝宗赵昚的历史事件。维扬之变后,赵构惶恐失据,沉湎酒色,丧失生育能力。幼子赵旉又夭亡,遂无后嗣。臣僚屡请早立太子。乃选太祖后裔赵伯琮,赐名瑷;赵伯玖,赐名璩,同育于宫中。绍兴五年(公元

  • 周二王并立

    东周初年,周平王与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曾短时间并立为王。据古本《竹书纪年》说,在幽王和伯服骊山遇难以前,申侯、鲁侯和许文公就已经立平王于申。幽王死后,西周朝的大臣虢公翰又立幽王另一个儿子余臣于携,造

  • 六官

    《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政,称六官。其它文献或称六卿。天官冢宰、春官宗伯的职司同于《礼记·曲礼》中“六大”里面的太宰和太宗。地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司

  • 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商议国事于门下省的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张说为相,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 中台

    官署名。即尚书省。东汉时称尚书台,或中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又称中台,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称。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再称中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复旧称。参见“尚书

  • 后周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51年,后汉权臣郭威灭后汉而建立的王朝。郭威出身贫寒,后应募从军,先后随石敬瑭、刘知远征战,屡建功绩,官至后汉枢密使、邺都(今河北大名)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后汉末年,吏治败坏,

  • 昭穆制

    古代庙次或墓次之制。约始于西周。具体做法是,以本族始祖居中,其后子孙分列左右,左面称昭,右面称穆。周以后稷为始祖,后稷以后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以后第三、五、七……凡奇数之代皆为昭,第四、六、八……

  • 酎金夺爵

    汉代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汉称醇酒为酎。每年八月,以酎酒祭祀宗庙,称为酎祭。届时令诸侯王、列侯各按封地内的人口多少,向朝廷奉献贡金,助天子祭祀宗庙,所献贡金称为酎金。汉律金布令规定:所献酎金色恶、王削县

  • 铁官徒起义

    汉成帝时铁官刑徒的起义。汉代铁官刑徒,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在铁官监督下, 从事采矿、冶铁、铸造器械等苦役。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夏六月,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铁官徒申屠

  • 商汤灭夏

    商汤灭葛以后,又陆续灭掉了韦、顾、昆吾等夏的与国,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控制了整个东方地区,于是在伊尹的辅佐下兴兵灭夏。这时,夏朝在桀的统治下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境地,外而诸侯叛离,内而民众反抗,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