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检籍

检籍

南齐时对户籍的整顿。东晋、刘宋以来,许多富裕农民和庶族地主,常买通官府, 窜改户籍,以逃避赋役,致使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影响财政和力役来源。南齐立国后,大规模进行检籍,即检校户籍。政府以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的户籍为标准,发现有巧伪诈冒和隐丁匿口者,皆收为国家编户齐民。最初,检籍由县令负责,效率不高,后政府往各县派出检籍令史,规定每日检出取巧伪冒户籍的数额。凡被从户籍中剔除出的诈冒户,称为“却籍户”,全家罚往边疆当兵。检籍令史,为完成规定数额,常把非诈冒民户,划为却籍户。而诈冒者,则贿赂检籍官吏,逃避检籍。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寓之领导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南齐政府不得不在永明八年下令取消检籍。

猜你喜欢

  • 米喇印、丁国栋起义

    清初甘肃地区的回民起义。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三月,米喇印、丁国栋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发动起义,接连攻下凉州(今甘肃武威)、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兰州、狄道 (今甘肃临洮)、渭源

  •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一词由“夷务”衍变而来, “夷夏之辩”遂变为华洋对称之词。“洋务运动”之名,史乘不见著录,不知谁代所首创,而约定俗成, 沿用已久。洋务运动是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

  • 马关条约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日本政府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

  • 张居正改革

    明神宗时期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 世宗时进士,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入内阁,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内阁首辅。因神宗年幼,国事都由张

  • 保路同志会

    四川人民在保路风潮中组成的保路团体。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将以前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即出卖给帝国主义,因而湘、鄂、川、粤四省迅速掀起保路风潮。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四川成

  • 国民宪政会

    清末保皇派的政治团体,又称帝国宪政会。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继续坚持改良主义路线,吹捧清帝载湉“圣德”,在海外组织保皇会。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康、梁等大

  •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

  • 令黔首自实田

    秦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具体措施。黔首即庶民。一说因农民用黑巾裹头,故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名民曰黔首”。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 “使黔首自实田”。(《史记·秦始

  • 高庆裔之案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熙宗时,贵族宗翰、宗磐、宗干等握有军政大权而分立派别,互为政敌,明争暗斗异常激烈。熙宗锐意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改革,乃采取“以相位易兵柄”之术,解除了宗翰等人手中的兵权

  • 王亥服牛

    关于商先公王亥的历史传说。亥,一作胲、核、该、垓,或误作振、眩、冰。甲骨文称之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契的第七代孙。文献上说王亥发明服牛,当他赶着牛群向北走到有易氏(或作有狄, 《楚辞·天问》误作有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