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瓦岗军起义

瓦岗军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前期为翟让,后期为李密。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王薄起义后,山东各地纷纷响应,原东郡(今河南浚县南)法曹翟让也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义。起义军很快发展至万余人,活动于荥阳(今河南郑州)、梁郡(今河南商丘)之间。大业十二年,贵族李密投靠瓦岗军。李密多谋略,有政治远见。他辅佐翟让,联合附近各部义军,设计在荥阳大海寺击杀隋骁将张须陀,声威大振。次年攻克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开仓济贫,饥民从者如流。后又连续击败隋军。翟让推李密为主,称魏公,年号永平,组建了农民政权。孟让、李文相、郝孝德等十多部义军相继归附,众至数十万,控有河南大部郡县。隋炀帝诏江都(今江苏扬州)通守王世充率江淮劲卒赴援东都,与瓦岗军在洛阳地区展开长期争夺。李密重用隋降官叛将,并杀害翟让,致使军心离散,力量削弱。隋炀帝死后,李密又向盘踞洛阳的隋越王杨侗称臣。永平二年(公元618年),李密为杨侗诱使,率瓦岗军与隋军另一主力宇文化及部决战,损失严重。王世充乘机出击,瓦岗军大败,余部入关降唐。李密旋又欲收旧部叛唐,终为唐将盛彦师所杀。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中最英勇的一支,曾多次击败隋军主力,在推翻隋王朝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 三征南唐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统一战争中,曾先后三次亲征南唐。显德二年(公元9 55年)十一月,柴荣命宰臣李谷率军进攻南唐。南唐中主李璟命大将刘彦贞统兵二万赴援寿州(今安徽寿县),另派大将皇甫晖等率兵三万屯定远

  • 龙首渠

    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挖的地下井渠,汉武帝时,熊羆(又作庄熊)建议开凿。相传开凿时曾掘到龙骨,故名龙首渠。龙首渠自征县(今陕西澄城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临晋西(今陕西大荔西)入洛。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

  • 太学

    古代学校名。相传先秦地方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国家的大学称为学,即太学。汉朝初年,因战争造成的困难,使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建议兴学养士,被汉武帝采纳。元朔

  • 石门之战

    战国中期秦与三晋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进行的战役。周显王五年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派章��与三晋(仅指魏)之师战于石门,秦大胜,斩首六万,周天子亦使人祝贺。

  • 联军委员会

    见“广州外人委员会”。

  •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 武举

    科举制中的武科。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春正月,初设武举。武举以七等阅其人;一为射长垛,试射长垛三十发不出第三院为入选,入中院为上,入次院为次上,入外院为次。二为骑射,发而并中为上,或中或不中为

  •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

  • 兵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未列入诸子十家之内, 而另立兵家,细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谋家、兵技巧家。创始人为春秋末期孙武。孙武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为吴将,助吴击

  • 涪陵之祸

    宋太宗与皇弟廷美(本名光美)争夺皇位的斗争。太宗继位后,先后封皇弟廷美为齐王、秦王,加中书令、开封尹,貌似尊宠而实甚猜忌。及太祖子德昭自杀,德芳暴卒,廷美始不自安。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太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