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道家

道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以“道”为思想核心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传为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产生及其演变规律,他认为:“道”先天地而生,它无声、无形,不依靠外在力量,永不停息地循环运行,是天下万物的根本。他还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老子心目中的“道”又是一种客观自然规律。老子学说中有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提出“反者道之动”(向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行规律)的命题,但他忽视了向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把事物向对立面的转化看作是循环往复。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与儒家形成明显对立。他一方面抨击当时的统治者,认为人民遭到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租税太多造成的。另一方面,又提倡愚民政策,认为古代善于为“道”的人, 不是用“道”来教人聪明,而是教人愚朴。人民所以难统治,是由于他们知识太多。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甚至幻想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去。《老子》一书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战国中期的道家大师是庄子。庄子的思想源出于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先于万物存在并且是产生万物的本体。但庄子所说的“道”,又指人的主体精神,即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因此,他的所谓世界只是主观观念的产物。庄子虽然强调事物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存在,但是由于过于强调事物的相对性,以至陷入了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庄子》一书亦称《南华经》。老庄“道法自然”的观点,对于战国时期的法家申不害、韩非及黄老之学,对于东汉道教、魏晋玄学和古典文学艺术等,均有深刻影响。

猜你喜欢

  •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文体。明代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文章的格式定为八股文。其程式乃朱元璋与刘基所定,文章仿宋代经义,用古人语气,排偶体裁。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

  • 公车上书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汉朝时用地方举孝廉的办法征用士人,凡被举孝廉,政府用公车接送入京,后人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举人的代称。(近年来有人认为“

  • 汉与匈奴的战争

    匈奴族是散居大漠南北的少数民族。秦末汉初,中原政权无暇北顾,匈奴吞并其周围少数民族, 日益强盛起来。昌顿单于时拥有骑兵三十万,经常侵扰汉朝边郡。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兵围晋阳 (今山西太原)

  • 墨子救宋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楚惠王(公元前488-公元前432年在位)时,公输盘 (盘音ban, 一作“般”或“班”)为楚国制造云梯将用以进攻宋国。墨子听说,迅速从鲁赶至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

  • 镇江之战

    ***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1842年7月(道光二十二年六月)英军逼近镇江,清参赞大臣齐慎和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军防守城外,副都统海龄(满族)率驻防旗兵千人及绿营兵六百人据守城内。7月21日(六月十四日)在

  • 省长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省的行政长官。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于7月6日将巡按使改为省长,巡按使署改称省长公署。省长总理全省政务,偏重民政,由中央任命。军政长官则称督军、督理。1924年12月11日临

  • 成周八师

    西周王朝驻屯在成周(今河南洛阳)附近地区的军队。铜器铭文中,师亦作自,见于《舀壶》和《竞卣》。又称“殷八自”,见于《禹鼎》。成周八师与屯驻在西土的西六师(参见“西六师”)构成西周王朝的两支基本武装力量

  • 同文馆

    亦称京师同文馆。1862年(同治元年)奕訢等奏准设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法、俄文三馆,招收十三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入馆学习。1866年(同治五年)奕訢等奏请增设天文、算学、德文、日文馆,招

  • 明成祖亲征漠北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成三部: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这些部落的统治者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不断骚扰明朝边境。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鞑靼部帅鬼力赤杀北元七传主坤帖木儿,自立为鞑靼可汗

  • 皮室军

    辽禁军精锐部队。皮室,契丹语,意为金刚,取其坚强之意。分为左、右、南、北、中五军。为辽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