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传
见《三国演义》。
见《三国演义》。
一卷。南朝宋江邃(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江邃字玄远,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人。元嘉(424-453)初,为太学博士,累迁祠部郎,兼散骑常侍,又任司徒记室参军等。广收事物常语,精加解释,撰成此书。
十六卷。明周用(1476-1547)撰。周用,字行之,号伯川,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行人,历工、刑、吏三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有《周恭肃集》。是集系周用之子周国南所编,
①一卷。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此书始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录为《集注阴符经》一卷,题太公、李筌、杨晟等十一家注,无集撰者姓名。宋人研究著录《阴符经》,据十一家注
二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杂论经说异同,兼及史事,于前代宗室恩数等杀之制,叙述尤详。如:宋制亲王之子,不封郡王,亲王既没,不立嗣王。王安石在熙宁间,裁减宗室恩数,三学
四种,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此丛书收释、道、摩尼,景教著作各一种:《姚秦写本大云无想经》、《唐写本老子化胡经》、《唐写本摩尼教规》、《唐写本景教三威蒙度赞》,均为敦煌石室残卷。其
三卷。清赵吉士(1628-1706)撰。作者生平详见《万青阁全集》辞目。是集凡三卷,为赵吉士叠韵之作。赵吉士由户科给事中被罢职闲居于宣武门西之寄园,适逢金坛自汉翔赠诗四首,吉士依韵酬答。此后,凡遇他题
见《尚书辑录纂注》。
一卷。清姜炳璋(生卒年不详)撰。炳璋字石贞,号白岩,象山(今浙江象山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石泉县知县。博通经史,著有《诗序补义》二十四卷,《读左补义》五十卷,《诗经提纲》一卷,《周礼提
见《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
十二卷。《补遗》一卷。元钱惟善撰。惟善字思复。自号心白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正元年(1341)为儒学副提举。张士诚居吴,惟善退隐吴江筒川,又移后华亭。明洪武初卒。惟善集在明代不甚负名,焦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