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

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三论玄义》是吉藏居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杨广之请于仁寿二年(602)所作,用以总叙《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的要旨。全书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在通序大归中,说三论的立义,不出破邪、显正二辙。破邪是把邪计、邪执归纳为四类:(一)破外道执有实我、实法,其中:先述天竺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四执,后举震旦《庄》、《老》、《周易》三玄,一一用佛礼摧破它。(二)破毗昙虽达我空而执诸法实有。(三)破成实虽明人法二空而未能穷原尽理。(四)破大乘而堕于有所得见。如此,无论内道外道、大乘小乘,凡计有所得的都加遣破。其次显正,说有人正、法正二义。三论的作者龙树论师应《楞伽》、《摩耶》等大小乘经的悬记,建立正法,这是人正。三论是究竟无余之说,这是法正。次就三论说有体正、用正二义。体证是说诸法实相无所得理,言忘虑绝,非真非俗,绝诸偏邪。用正是说为令众生契无所得的理体,于无名相中强设名相,说真俗二谛来显示它。如此,虽有体、用二正,要以破遣有所得见,显示无所得为显正。在别释众品中,分十三科:一经论相资,说诸佛为众生失道而说经,菩萨为众生迷经而造论。二经论能所绞络,说经以二智为能说,二谛为所说,论以二慧为能说,言教为所说。经论可以互相绞络。三造论缘起,讲叙龙树、提婆为诸部异执迷失佛教的本意,因而造论破他们的迷情。四诸部通别,讲叙《中论》破大小二迷,通申大小二教,《十二门论》通破大迷,通申大教,《百论》通破障大小之邪,通申如来大小两正,所以都是大乘通论。五众论立名,讲《大智度论》从所释经、《中论》从理实,《十二门论》从言教、《百论》从偈句立名。六众论旨归,讲《大智度论》以二慧(实慧、方便慧),《中论》以二谛,《百论》以二智(权智、实智),《十二门论》以境(实相)智(般若)为宗。七四论破申,说《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通破众迷,通申众教,《大智度论》别破般若之迷,别申般若之教。其中《百论》正破外、旁破内,余二论正破内、旁破外。八别释三论,说《中》、《百》、《十二门》论同具破和三论相对来说,则《智论》为别论、三论为通论。若专就三论说,则《百论》为通论之广、《中论》为通论之次、《十二门论》为通论之略。十四论用假,说《大智度论》多用因缘假,《中论》、《十二门论》多用就缘假,《百论》多用对缘假。十一四论对缘,说提婆的出世,正为破斥当时盛兴的外道,兼除小迷及小乘有所得见。龙树的出世,为当时五百部盛兴,破小迷,申大教,令回心向大。十二三论破缘,说有闻《百论》始舍罪福、终破空有而言下得悟无生;有闻《百论》后出家受经,方乃得悟;有闻《百论》不了寻经更起迷执,为《中论》所破,方乃得悟;有直至闻《十二门论》方乃得悟。十三《中论》名题,说此论的立名有广有略,略但称《中论》,中是所论的中道实相理,论是能论的言教。广称《中观论》,由中道实相发生正观,由内有正观宣于口而为论。《三论玄义》中土没有注解,日本古代对此书研究甚盛,著有《检幽集》七卷、《钞》三卷、《科注》七卷、《首书》二卷、《玄谈》一卷、《讲话录》二卷,《讲义》一卷等。在国内外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研习三论的必读入门书。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各省水道考

    六卷。清汪日撰。汪日,字沧亭,江西乐平人,乾隆三十年进士。四十六秋讲学于羊城粤华书院,暇时则纂辑此书。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印。共六卷。兹篇考订各地水道源流,共计十八省,依次为奉天、直隶、江南、江

  • 甬东正气集

    四卷。清董琅(生卒年不详)编辑。琅字纯斋,浙江鄞县人,该书记明末清初甬东(今舟山岛)洁身殉节及隐遁之士遗文,共得二十一人,文五十二篇,皆从他书搜采而来,随得随编,先后亦无体例。书前有嘉庆十年(1805

  • 灵华馆丛稿

    五卷。清陶宪曾(生卒年不详)撰。陶宪曾字伯成,一字梅先,安化(今甘肃庆阳)人。补弟子员,以入赀得国子监典籍,加五品衔。二十七岁而卒。此书主要考订经史典籍,以校勘辑佚为主,兼及音韵训诂等。体例依照王念孙

  • 元卞管勾集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欧洲史略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1848年来华传教。1880年被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翻译。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

  • 华林庄诗集

    四卷。清姚孔(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姚孔,字梁贡,号于巢。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诸生。诗多七言绝句,工于写景,颇有晚唐风味。只是有时刻画太甚,无情景交融之致。有清康熙年间刊本。《四库全书总目》

  • 砚北易钞

    十二卷。清黄叔琳撰。黄叔琳字昆圃,大兴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乾隆十六年(1751)被赐予吏部侍郎。该编采用注疏本,以程《传》及《本义》为主,同时也杂采诸家之说加入其中。其中以

  • 一字题赋

    见《事类赋》。

  • 轮舆私笺

    二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遵义(今属贵州)人,官至荔波县训导。著有《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汗简笺正》、《论语三十七家辑注》、《郑学录》等书。事迹具《清史稿》本

  • 春秋穀梁传章句

    一卷。汉尹更始撰。清马国翰辑。尹更始字翁君,西汉汝南郡邵陵(今河南郾城东)人,著名经学家。《春秋穀梁传》由鲁申公传于瑕丘江公,后经过几代传授至蔡千秋。汉宣帝即位,访求能通《穀梁传》的学者,都不如蔡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