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经传马氏注

丧服经传马氏注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清马国翰辑。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博学宏通,生徒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出其门。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扬弃礼教有一定影响。曾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二十一篇。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此注载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以一卷著目,现在已经佚失。贾公彦《仪礼疏》引用数节,杜佑《通典》所引最多,缺者大概不多。马国翰根据二书辑录。现在观看其注,主旨与康成大略相同。其涉异者,如融解为长子五世,郑注小记,则认为长子不必五世。无服之殇,以日易月,融解以日易月者,以哭之日,易服之月,殇之期亲,则以旬有三日哭,缌麻之亲者,则以三日为制。郑注则认为以日易月,认为生一月者,哭之一日也。贾疏驳融而申郑。又如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为母妻昆弟,融把“昆弟”二字抽之在传下。又合读大夫之妾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认为丈夫之妾为此三人服。郑认为旧说都不正确。贾疏详尽地引用融义而对其加以驳斥。统观《通典》所取融说,可以得知,与郑合者,疏都不须引证。可是,《通典》引马融,而经文次第大多与注疏本不同,国翰怀疑也许是融本又有不同,因而,在缉录时全部依据《通典》,并且在下面附有注之出处,以便查阅。由此可见其辑录之矜慎。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广宗县志

    ①八卷。明马协纂修。马协,字恭甫,陕西冯翊人,曾任广宗县知县。隆庆五年(1571)广宗县令吕信创修县志。万历二十四年(1596)马协任知县后,认为吕志多讹漏,遂致力于纂修新志,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 历代史表

    五十三卷。清万斯同撰。十七史自《后汉书》以下,只有《新唐书》有表,其余皆缺,故作者予以一补撰。以《史纪》、《汉书》的体例为参考,作诸王世表、外戚侯表、外戚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仿

  • 渤海藏真

    八卷。明陈甫伸(生卒年不详)。此帖收录书迹自唐迄元共十家,刻于明崇祯年间。其卷陈甫伸,生平不详。一为钟绍京,卷二为褚遂良、陆柬之,卷三为蔡襄、苏轼,卷四为蔡京、黄庭坚、米芾,卷五为米芾、米友仁,卷六、

  • 女红余艺

    一卷。清毛秀惠撰。毛秀惠,生卒年不详,字山辉,江苏太仓人,画家、诸生王愫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善长诗词,尤工山水画。著有词集《女红余艺》。并有其诗《戽水谣》一首云:绿扬深沉塘水浅,辘车声满疆圳。倒挽河

  • 海峰集

    十六卷。清刘大櫆(1697--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雍正副榜贡生。乾隆时先后举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均落选。授黟县教谕,数年后告归故里。刘大櫆是清代重要散文流派“桐城

  • 道荣堂文集

    六卷。清陈鹏年(1663-1723)撰。生平见《陈恪勤集》条。本集为陈鹏年自编。诗文本非陈鹏年所长,加之集中亦皆应酬之作,与胸臆抱负无干,故而无何特色。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

  • 朔平府志

    十二卷。清刘士铭修,王霭纂。刘士铭,河北宛平县(今北京丰台区)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初授山西闻喜县知县,后升任大同府同知,雍正三年(1725)特授朔平府知府。王霭,平阳翼城人,进士出身,雍

  • 灵宪

    一卷。汉张衡撰,清马国翰辑。衡生平籍里见《浑仪》条。《后汉书·张衡列传》云:衡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等,凡三十二篇。《隋志》天文类载文:《灵宪》一卷,张衡撰。新旧唐志并作《灵宪图》,今佚。仅续《天

  • 敬胜斋法帖

    四十卷。清高宗生平见《全韵诗》。清高宗乾隆御书。清高宗乾隆天资颖异,既得内府收藏宏富得以多观阅古人真迹之利,更兼用心翰墨之勤,在清代诸帝中其书法工力最深。此法帖共四十卷,收书二百六十余种,远远超过康熙

  • 虞阳说苑甲编

    二十卷。原题湘素主人编。著者生长于虞阳,喜闻虞事,尤多改虞人著述。自兵燹以来,旧著散失,则访故家,求市肆,二十年积累数十种,以善本考订,又数十年来,裒然成帙。其时邑人适有修志之役,乡里父老,相与校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