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原文集解

中庸原文集解

一卷。清胡清瑞(详见《论语赘说》撰。首有自序,认为朱子对《中庸》虽无所增删移动,而所释多违经传。《中庸》两言达道,都是解释首节的“道”字,说喜怒哀乐皆中节,称之和,和乃天下之达道。又述孔子之言,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此五者,为天下之达道。而《章句》不承其用。其序中,一说忧道学已失其传,一说道统之传自来就有,是特借《中庸》以自表章其道学,非表章《中庸》。清瑞自以为《中庸》系对隐怪立名,其解释“素隐行怪”,素即平素之素,如果天子的文章为显,则性道为隐。道学者之说,动辄说性命,是以隐为素。清瑞又以为郑玄、孔颖达的注疏不尽善,而自为说,仍依旧解之间,无所创辟。唯解“舜其大孝”一节,引《孝经》“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又引《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确为这节切诂。该书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本。

猜你喜欢

  • 删补颐生微论

    四卷。明李中梓(见《内经知要》)撰。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总结出一些观点,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阴在

  • 诗经客难

    二卷。清龚元玠撰。此书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来研究《诗经》,剖析疑义,驳正旧说,抒发己见,故书名为《诗经客难》。作者能够在较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依据丰富的资料,以史证诗,发现并纠正前人说《诗》矛盾与错讹之

  • 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

    八十卷。清文庆等奉敕编。此书系咸丰帝因协办大学士杜受田的建议,降谕设馆,编纂夷务一书,书成,名曰《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是书所记,自道光十六年(1836年)议禁***,至二十九年(1849年)英人不准进

  • 汾上续谈

    一卷。明朱孟震(详见《河上楮谈》条)撰。此书体例与《河上楮谈》相同,而所记多琐事,其中“安南国试录”叙述颇详,足资考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万历间刊本,共一册,书首有万历十年(1582年)朱孟震自序,

  • 咫进斋丛书

    三集,三十五种,九十二卷。清姚觐元编。姚觐元字彦侍,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官至广东布政使,著作有《大叠山房诗集》。姚觐元继承家学,收辑整理古籍,对音韵、训诂方面的著作,搜采更多,并且多为罕见的版本

  • 韩内翰别集

    一卷。唐韩偓(884-914?)撰。韩偓,字致光,一作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十岁能诗。唐昭宗龙纪元年(889)擢进士第。天复中(901年)王溥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

  • 续方言新校补

    二卷。近人张慎仪撰。张慎仪(1846-1921)字淑威,号芋圃。四川成都人,原籍江苏阳湖。尚著《蜀方言》、《诗经异文补释》、《广释亲》等多种。《续方言新校补》为订补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正

  • 学规类编

    二十七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成于康熙末年,作者在福建设正谊学堂,倡导理学,并建书院,此书便是作者为书院诸生订立的学规,以程朱理学为宗。全书首载有清太祖训饬士子文,其次辑录了宋、元、明程

  • 忠节全编

    不分卷。清卢豪然(生卒年不详)撰。豪然字杰夫,江苏宜兴人,雍正元年(1723年)举人。其曾祖象晋,为明宣大总督象升之弟。象升另有一弟象观。清兵入关后象升殉难贾庄,象观起兵而败,死于震泽,宗族赴难者一百

  • 端虚堂诗稿

    二卷。清梁菼撰。生卒年未详。梁菼,字公约,江苏江都人。诸生,久客金陵,工咏善画,诗才尤为清绝。此稿中有《和陈吏部三立韵》:“爱住青溪曲,当年此买邻。烽烟莽江国,花月度萧辰。旧雨飘如梦,春风岂厌贫。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