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然否论

五经然否论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生产,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偏视也。”诸葛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后为蜀仆射、家令、中散大夫和光禄大夫。炎兴元年(263),因劝蜀主刘禅降魏,被魏封阳城亭侯。入晋,任骑都尉、散骑常侍,咸熙六年冬卒。《传》载,“凡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书》之属百余篇。”据《蜀志·秦宓传》云,“宓见帝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为辩其不然之本。又论皇帝王霸养龙之说,甚有通理。谯允南少时数往谘访,记录其言于《春秋然否论》,文多故不载。”这只就《春秋》言之。《五经然否论》,《隋志》云五卷,久佚。群书征引绝少,《御览》也不载其目。王谟从《经义考》只辑得三条,再从《诸经疏补》辑四条,卷首有序录。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谯周(详见王谟辑《五经然否论》条)撰。马国翰(详见辑《五经通义》条)辑。马增辑《通典》所引二十余节,其中标明《五经然否论》有三节,参考了《后汉补志注》、刘恕《通鉴外记》所引内容;又引谯周《周礼祭集志》二节,《缞服图》、《集图》各一节,或称蜀谯周,或称谯周。不过是马国翰为了书写简省,然而稍有区别,称书名时人名列于前,只称谯周时书附于后。与王谟辑本比较,只有《穀梁传注》一条和《通典》一条相同,其余都不同。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金华丛书

    六十九种,七百四十二卷。清胡凤丹编。胡凤丹字月樵,浙江永康人。官湖北道员,曾编有《金华文粹书目提要》。丛书收金华历朝著作六十九种,按四部排列,计经部十五种,史部十一种,子部十四种,集部二十八种,前有《

  • 续百川学海

    一百零四种,一百一十七卷。明吴永编辑。吴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自宋人左圭所辑《百川学海》行世后,颇为学界推重,吴永乃搜集该书所遗佚之唐宋名贤著述,而辑为续编。丛书按天干顺序分为十集,共十二册,主要有:

  • 守默斋诗集

    一卷。清何应祺撰。生卒籍贯均未详。何应祺颇能作古文诗,笔不免平直。如《桂林杂感》:“摧我栋梁天喜乱,受他锋镝士何辜。”《诸将》:“事权果归一,或可待时清。”《咏史》:“国无强与弱,得人炽而昌。人无智与

  • 姜凤阿文集

    三十八卷。明姜宝(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姜宝,字廷善,江苏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因不依附严嵩,外任四川提学佥事。著有《周易传义补遗》等。是集分十稿。《初稿》一卷

  • 杨氏塾训

    六卷。明杨兆坊(生卒年不详)撰。杨兆坊,字思说,杭州(今地名同)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六卷,分门编次,自居家至交友、服官,每类各引经史成语以为法式。盖为家塾童蒙之训。

  • 人与微生物争战论

    一卷。英国礼敦根(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礼敦根,曾于上海行医。光绪十七年(1892)春天在上海会集西方人讲演微生物之理。傅兰雅翻译所讲内容,刊之于《格致汇编》,成为此书。

  • 读易韵考

    七卷。明张献翼撰。献翼字幼举,一字幼于,号百花山人;后更名敉。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嘉靖中国子监生,曾为官,后弃官专攻《易》学。尚著《周易纪闻》、《学易标闻》等。此书取《周易》之王肃、李轨、徐邈音注

  • 十一经问对

    五卷。元何异孙撰。异孙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书在体例上依照朱子“或问”之体,以问答的方式解释经义,故名曰“问对”。《论语》、《孝经》、《孟子》、《大学》、《中庸》、《尚书》、《毛诗》、《周礼》、《仪礼

  • 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

    卷首九卷。正编三百五十二卷、续编三十六卷、附编十二卷。清桂庆等奉敕撰。卷首有清仁宗序、庆桂等恭进剿平三省邪匪方略表文,此外有清高宗御制诗三卷、仁宗御制诗六卷。是书汇集自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四年有关镇压三省

  • 困学录集粹

    八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摹仿《读书录》、《居业录》二书体例,前六卷是作者各个时期在性理学说上的心得、笔记,第一、二卷题名为“河干公余”,第三、四、五卷题名为“闽署公余”,第七卷以下则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