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

① 五卷。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具体成书过程,是由智奉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诏令,于太极殿“开仁王般若经题”,讲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至德元年(583)冬,陈后主再次下诏曰:“国家独讲仁王,一年两集”。仰相于太极殿再演此经。这样,由智大师讲说,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理成此经疏。该经疏初以五重玄义明旨,谓人法为名,宝相为体,自行因果为宗,权实二智为用,大乘熟酥为教由。初品为库分,中六品为正宗,末品为流通。正宗之中,观空品明护佛果,菩萨教化品明护佛因,二谛品明护因果所依,此三为内护。护国品为外护。散革品明报恩供养,受持品明弘经相貌。护佛果即自利行,护因即利他行。二护所依即不二门也。外护中以普明请护,法师说偈,明无常苦,空无我之理,为护国之要用。此经疏素以“智者精严”而受到重视。此疏唐代传入日本,而中土却不可复得。宋初凡有两本,众斥其伪。至元丰中(1078-1085),海贾由日本带来中土,四明老僧恂而复得,始传播于世。现常见版本是寿桥刻经处刻本。②八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吉藏因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之请,在建业(今南京)屡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此疏出于隋代,因为吉藏是在隋开皇十一年(591),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时而得“智者”尊号的。此疏当是在开皇十五年前所作。吉藏所疏其释序品,科判解文,十有八九皆依天台疏中因缘义释。口空品释义多是吉藏释义,由此至释菩萨教化品,则全不用天台义。自开皇十六年(596)吉藏投足天台,自此后,所述多用天台义。今此疏显然与天台异其趣也。明显存在着天台疏之细微,藏公疏之恢广也。此疏对解经和注经的比较研究较有参考价值。现最常见流通本是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刊误

    二卷。唐李涪(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李涪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略。陆游《渭南集》有该书跋语,云:“王行瑜作乱,宗正卿李涪盛陈其忠必悔过,及行瑜传首京师,涪亦放死岭南”。《刊误》原书五十篇,今止存四十九篇

  • 国朝山右诗存

    二十四卷。《附集》八卷。清李锡麟撰。李锡麟字铁船,又字石臣,山西泽州(今晋城)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山右者,山西省之别称,因在太行山之右(西)得名。山右诗自赵懿侯《晋风选》、范彪《西晋诗选》、秦紫峰

  • 公羊严氏春秋

    一卷。汉严彭祖撰。彭祖字公子,东海下邳(今江苏宿迁)人,西汉著名经学家。他与颜安乐一起师从著名经学家眭孟。当时眭孟的弟子有一百多人,只有严彭祖、颜安乐为明,“质问疑义,各持己见”(《汉书·严彭祖传》)

  • 列国志传辑要

    八卷一百九十节。清杨庸编辑。杨庸字邦怀,号慎园,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从书前载彭元瑞序看,该书成于清乾隆年间,作者亦是乾隆时人。该书为长篇历史小说,所叙为春秋列国纷争故事。系就冯梦龙《新列国志》删改

  • 诗推度灾

    ① 一卷。明孙珏辑。谓或齐诗授受之遗。所辑共计十二条,没有注明出处。现据考证,首条“阳本为雄”等二十五字,引见《太平御览》,“雄雌俱行”等二十四字,引见《广雅·释天音义》,“惟上天下地”等八字,引见《

  • 李忠定集选

    四十四卷。宋李纲(1083-1140)撰。李纲生平详见《建炎时政记》辞目。此集共四十四卷。其中奏议十五卷、文十六卷、诗六卷、《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冠以本传一卷、行状三卷、为明万历中闽

  • 公余漫稿

    六卷。明王崇古(1515-1588)撰。崇古为明朝大将。字学甫,号鉴川。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进兵部尚书,召入协理戎政。对当时边境的安宁有

  • 畿辅方言志

    一卷。清王树楠撰。王氏生平见“广雅补疏”。是书搜辑古方言词二百六十三条,以《方言》及郭璞所载北方话方言词为主要根据,复引群书及畿辅(今河北)方言加以疏证。搜辑清代方言词四十七条,据郝氏《尔雅义疏》、王

  • 肇庆府志

    ①三十二卷,清史树骏修,区简臣纂。史树骏,号庸庵,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人,进士,康熙八年(1669)任知府。区简臣,广东高明人,进士。府志始创于明正统五年(1440),其后至崇祯六年(1633)陆鉴

  • 静修斋经解三种

    十八册,不分卷。清仇景崙撰。仇景崙,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字嶰伯,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研究群经,颇有发挥,但不自立门户。魏王弼的《周易注》,是他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的产物。王注屏弃了汉儒灾异、谶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