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直格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直格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直格方》三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金刘完素(详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撰,伤寒类著作。《伤寒直格方》又名《伤寒直格》、《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元葛雍编。雍字仲穆,号华盖山樵,临川(今属江西)人,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此书大旨与《素问玄机原病式》相近,于伤寒证治议论较详。书前有序一篇,不知何人所撰。上卷统论阴阳脏腑、经络病证、运气主病及脉诊等。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分析病证及其诊治。下卷载麻黄汤、桂枝汤及益元散、凉隔散及黄连解毒汤等三十四方。此书有方有论,不分门类。其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和脏腹经络学说论述伤寒之病因证治,所论有独到之处。清代医家汪琥评其书说:“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有元天历元年(1328)建安翠岩精舍刻本,明洪武六年(1373)陈氏刻本。《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简称《伤寒标本》。此书上卷载以伤风、伤寒、中暑、中湿四证为始,至劳复、食复共四十六种杂证,分别表里,辨其缓急。下卷则载所用之方,集麻黄、桂枝等五十二方。其中传染一条,称双解散、益元散皆为神方。书中所载医方及刘氏学术思想、治疗外热病的体会,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如书中所载以凉膈散、天水散、益元散等方治疗外感热病表证,黄连解毒汤、三一承气汤治疗里证,以双解散、通圣散为表里双解之药,确实超于当时医家。此书对后世研究《伤寒论》及刘氏学术思想有一定价值。然此书中所载亦有与《宣明论方》重复之处。有《刘河间伤寒六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合订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刘豫事迹

    一卷。清曹溶(详见《崇祯五十宰相传》撰。刘豫宋朝人,高宗时知济南府,杀抗金将领关胜降金,被金册封为“齐帝”,后被废黜而死。本书即记载这段历史,是在宋杨克弼《伪豫传》基础上,又杂采他书材料而撰成。内容较

  • 明史纪事本末

    八十卷。清谷应泰撰。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浙江提学佥事。他自幼勤奋好学,过目成诵,成年后博闻强记,擅长于史学。他对袁枢的《通鉴纪事本

  • 仪礼琐辨

    一卷。清常增撰。生卒年不详。江苏泰州(今江苏省中部)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聪慧过人,好学不倦,著有《一松楼文稿》、《竹叶山房外集》诸书。其传见于《续纂扬州府志文苑》,《艺文》有增所撰《仪礼琐辨

  • 有怀堂诗文集

    一卷。清田肇丽(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田肇丽,字念始,户部侍郎田雯之子,山东德州人。官户部郎中。少以才高自傲,后屡试不中,故述怀诗有“惭非科名人”之句,为此耿耿于怀。其诗文均有抒胸臆,但品格只在一

  • 古谣谚

    一百卷。清杜文澜(1815-1881)辑。杜文澜,字小舫,浙江秀水人。曾官江苏道员和两淮盐运使。工于词,著有《采香词》、《词律校勘记》。据《古谣谚》载刘毓崧序,知此书辑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以前。

  • 天禄阁外史

    八卷。旧本题汉黄宪(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前有晋谢安、唐田宏、陆贽题词,每篇又有宋韩洎赞,王鏊为之序。但这些词文语句鄙陋,内容、风格如出一辙,显系一人所为。又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徐应雷《黄叔度二诬辨

  • 青崖集

    五卷。元魏初(1232-1292)撰。初字大初,一作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东)人。元世祖时为国史院编修,拜监察御史。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史称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四

  • 白华山人诗集

    十六卷。《诗说》二卷。清厉志撰。厉志原名冗怀,字心甫,号骇谷、白华山人,定海(今浙江镇海)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少时刻苦读书,工书画,学识渊博,对诗学功力尤深。晚年失明,每天吮毫盲挥,有“浙东三海”

  • 石鼓文正误

    二卷。明陶滋(?-1536)撰。陶滋字时雨,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行人,嘉靖初官兵部郎中。陶氏认为薛尚功、郑樵、施宿等石鼓训释颇多讹误,遂亲至太学石鼓旁,抉剔刻文,一一校

  • 六书古微

    十卷。近代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焕彬,又字奂仿,号直山,又号渔水,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吏部主事。反对戊戌新政与辛亥革命,被镇压。学博而精,治学一宗许慎、